如果不是一出《我的团长我的团》,国内民众对于远征军的关注可能不会突然如此高度聚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晚,7名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终于抵达昆明。不包括前期的联络,从5月26日面对面确定回程事宜计算,老兵们已经辗转在路上折腾了6天。9位从瑞丽口岸入境的远征军有两人因身体不适原放弃到昆明,而昆明还只是回家路上的又一个驿站,回家的路程还有好一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原定5月28日从瑞丽口岸入境,最终推迟到了5月30日,本来有16位老兵回国,因为身体以及其他原因,最终只回来了9位,而原定5月29日前往腾冲国殇墓园祭奠战友的活动,也因为考虑到老兵们的身体状况而临时取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闻讯从全国各地赶来中缅边境瑞丽口岸等候多日的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对此并无怨言。这趟回家的路,对于媒体同行们而言,只是一次两三天的等待,但对于老兵们来说,他们已经等了一辈子——大部分至死也未能成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场等待毕生的礼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30日下午4时,一辆中巴车出现在了畹町桥的另一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天,9位老兵已经在路上颠簸了6小时。抵达口岸办理入境手续,经过H1N1体温检测,尽管义务负责协调的瑞丽市政府工作人员已是努力争取了特事特办,但老人们行动不方便,前前后后还是花了半个多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终于回到祖国的土地上了。”94岁的老兵经明清已经阔别祖国73年了,他刚进口岸就脱下白色的鸭舌帽,泪花闪烁。对他来说,这30多分钟的入境过程,跨越了他一生的梦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96岁的蔡子斌现居畹町,在儿子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口岸迎接回国探亲的老兵。虽然未必曾经一同作战,但当两个老兵的手握在一起时,已经不需要话语交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畹町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有个欢迎仪式。一群少先队员手捧鲜花,高举右手向归来的老兵们敬礼。闪光灯不停闪烁,媒体聚焦下的老兵们,难抑激动的心情,等待毕生,他们终于迎来原本早该授予的礼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缅甸现在还有20位远征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这次原定寻访回国探亲的老兵有16人,他们的老家分布在四川、山东、广东、湖南、江苏以及河南等地,最小的84岁,最大的94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孙春龙介绍,抗战结束后,有上千中国远征军流落在缅甸,而如今,剩下的仅有20多人,且年龄都在90岁左右。绝大多数老兵在临死之前,都没有和家人联系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中,一位多年来一直在为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回家而奔走呼吁的老兵杨伯方,在今年年初与世长辞,终年89岁。3月中旬,还有国内媒体特地赶往曼德勒寻访他,杨伯方最终也没能逃脱客死异乡的命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还有位原籍山东的老兵,原定此次回国探亲,但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堪忧,考虑再三还是在最后关头放弃了,他怕倒在半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次等待70年的回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此次回家的9名老兵中,刘招回、经明清、王子安和张浩东等4位老兵是远征后的首次回家。 tujian.org
30日晚,瑞丽下榻处,工作人员提前为其连线老家的亲人,虽或故人辞世或乡音已改,但相见的欲望更加强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喂?我弟弟叫刘招辉,妹妹叫刘招正,你是谁?”18岁参军离开故土,今年88岁的刘招回老人对于70年的时空距离,显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电话里没有介绍自己是谁,而是先介绍自己的亲人是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招回穿着人字拖,拿电话的手一直颤抖。电话那头,是妹妹刘招正的儿子。相隔70年,从未相见的两代人,第一次通过电话进行了并不十分畅通的交流,但彼此交流的渴望无可阻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现在在瑞丽,中国云南的瑞丽,我过两天马上就回来家了。”刘招回老人的四川口音与电话那头外甥的口音明显差别很大,但刘老依然听懂了外甥说他现在在银行工作。放下电话,老人眼里含着热泪,一直对旁人说外甥在银行工作很好,很好。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