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领衔打造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经过近1年的精心排练,于5月初在昆明震撼登台。该作品的推出,是云南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大动作和大手笔,成为了云南省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同时,该作品在以市场为导向精心组织好舞台艺术作品内容生产和营销等方面,为舞台艺术作品如何成功走向市场,再次展示了更加成熟和成功的经验,也为我省文艺界如何以艺术产品的升级和商业性开拓提升舞台艺术文化生产力,提供了新的启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响声”在多方扶持下汇成铿锵雷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00万元的资金扶持、数次多部门多层次协调会议、民族大剧院的规划建设、文化产业经纪人的培养引进、文化演出作品与旅游结合打造产业链……在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带着她的团队发出“响声”之时,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直在助推这个团队走向成功——这就是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响声”项目的高度重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各部门的大力扶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还在杨丽萍四处采风,收集整理民族打击乐素材、乐器,酝酿创作《云南的响声》时,省委宣传部拨出100万元的文化产业引导性扶持资金,给了这一项目启动以有力支持。“响声”进入编导、排练过程中,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数次组织召开多部门多层次协调会,帮助协调项目经费、排练地点、演出道具购置运输等大小问题。为了让《云南的响声》成为人们来到云南就可观赏的常态演艺产品,落户云南民族村、专为《云南的响声》量体裁衣打造的民族大剧场已经提上规划建设议程。凭借《云南映象》的成功与杨丽萍的感召力,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签下了《云南的响声》全国首轮巡演的大部分单子,但为了让云南民族文化产品能够在国内走得更好、在国际上走得更远,省委高瞻远瞩地把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经纪人、把加强《云南的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市场运作能力作为着力点,制定了相应措施来打造和演出团队一样优秀的专业市场营销团队。《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出台,将最具云南特色的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旅游来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以成功的文化产品衍生出丰富的纪念品、收藏品,丰富的旅游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响声”作为文化产业之树结出的硕果,承接着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关怀重视的阳光雨露,吮吸着云南民族文化的汁液,凭借顺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的优势,在全球性金融风暴大背景下,逆势而上,在全国巡演艺术舞台上擂动了振聋发聩的“响声”,继《云南映象》《藏谜》之后,再创商演奇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响声”体制机制能与市场无缝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响声”去年8月开始排练,对这样一个还在襁褓中的舞台艺术品,敏感的演出经销商们即纷纷前来与杨丽萍签下全国巡演合同,接着第一批款就打到了《云南的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账上,为“响声”的排练提供了经费保障,直到顺利踏上全国巡演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得到商家的信赖和资助,这得益于“响声”完全市场运作的体制机制,使它能够一开始就与市场无缝衔接。《云南的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适应商演,从该作品开始酝酿就一步到位建立起来,成为经济上完全独立、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维持公司正常运作的所有经费,包括80多名员工的工资,办公、差旅、灯光、道具、服装、舞美等等,每月平均大约需要三四十万元,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演出商预付的票房收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式上演后的效果证明,正是“响声”企业化的生产营运、在成本收益上精打细算等方面与市场能完全接轨的体制优势,让演出商甘冒风险预支出大笔预期的“票房”支持尚在生产线上加工的“响声”。以昆明的两场演出为例,前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彩排,演出场租和宣传等方面开销共花费了约20万元,为“响声”进行商演运作的蒲公英演出公司,最终还是收益了30多万元。5月16、17日在萧山大剧院全国巡演的两场首站演出,同样因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捧,当地媒体的争相报道,而使演出大获成功。热情的观众,除了观看演出以外,还迫切想近距离接触来自原始村落里的古老乐器,萧山剧院特意在演出前一天组织观众参观“响声”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舞台,观众报名非常火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