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大云研究员为首的省农科院陆稻与野生稻研究团队在陆稻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领先全国的创新性成果,在保障我省粮食安全,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该成果还走出国门,在缅甸、老挝、哥伦比亚等国家示范推广。在陆稻创新研究推动下,省农科院正逐步发展为国际陆稻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基地及世界陆稻新品种新技术的交流展示平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针对云南边疆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主要粮食作物陆稻的生产需求,在农业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省外国专家局、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下,陶大云及其研究团队结合自身优势,加强国内外研究合作,致力于选育高产优质陆稻新品种和研究先进栽培技术。20余年来,该团队积极发掘云南丰富的陆稻种质资源,持续引进、评价、繁殖和利用国外陆稻品种(系)5000余份,丰富了云南陆稻基因库,创制出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陆稻新材料。至今累计推广陆稻新品种110万亩,引进和育成品种占云南目前推广的陆稻新品种的60%以上。该团队还引进集成陆稻轮回选择育种、杂交陆稻育种、陆稻分子育种等国外先进技术,以美国康奈尔大学、菲律宾国际水稻所等为技术依托,建立了面向全省的现代化科技创新平台——省农科院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真正实现陆稻种质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多年努力,该团队在陆稻育种与山区可持续发展、栽培稻种间杂交育种与野生近源种有利基因发掘利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首创出以陆稻为基础,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云南模式”,使南部山区传统的粗放式陆稻种植方式逐渐变为在台地、缓坡地上依靠新品种新技术种植,通过提高陆稻单产后释放土地、劳动力、投入等用于发展家庭种植、养殖等增收活动,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保护资源。该模式在文山、普洱等州市试验示范5万亩,复合产量比单一的玉米生产提高约20%,在每亩单产玉米250千克的同时,纯增稻谷约250千克,在弥补我省稻米缺口,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省农科院陆稻研究取得的突破,不仅使云南成为我国拥有国内外陆稻资源最丰富多样的省份,同时也使云南陆稻研究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此同时,该团队自主选育的云陆29、云陆52、陆引46等陆稻新品种被引种到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巴西以及非洲的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示范推广。“云南模式”已在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山区示范应用。业内人士评价该模式为解决热带亚热带山区生态保护与人民脱贫及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陆稻创新研究的推动下,省农科院正逐步发展为国际陆稻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基地,以及世界陆稻新品种新技术的交流展示平台。记者 陈云芬(云南日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