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云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突出重点精心布局狠抓落实 云南新医改即将全面启动
2009-06-17
近日,记者从省卫生厅在昆明举办的新医改院长论坛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我省新医改即将全面启动,如何结合云南实际,高水平地推进和完善这一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论坛提出,搞好新医改,关键在突出重点,精心布局,在狠抓落实中全面搞好八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是统筹协调医药卫生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确保政府投入到位。按中央《新医改》提出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政府新增的卫生投入重点要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二是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改革协调发展。《新医改》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任务就是:努力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四大体系”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只有同步加强建设,并注重相互配合,才能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全社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三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的状况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是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又是医疗资源分布得不合理。推进新医改,就是要对症下药,在扩总量、调结构、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实现工作的“重心下移”。四是统筹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协调发展。明确界定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的内容、责任和范畴。建立起明确而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应该由政府全责埋单的投入机制;而对于基本的医疗服务,则应建立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付费的机制导向,才可能从实际出发搞好新医改。五是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间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做法,全面落实好国家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及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投入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方针,促进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六是统筹好中西医事业的协调发展。要重点解决好对中医投入不足,重西轻中的问题。要坚持和按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大对中医院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的发展。通过实施中医“三名三进”战略,加快培育一批中医名院、名科、名医,进而推动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带动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全面推进。七是统筹好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协调发展。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人事制度改革和转制,完善相关政策,努力营造使民营医院能与公立医院进行公平竞争的环境,给予民营医院必要的扶持,积极引导兴办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民营医院,树立典型,促其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与水平。八是统筹好医疗机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加大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前,在我省,每千人口所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仅为2.78人。在全省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17%。人才的现状已成为我省卫生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瓶颈”。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对全省2.7万乡村医生进行在岗培训,加速为社区卫生中心(站)培训和输送好3000名全科医生。记者 李启昌 刘熙(云南日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相关链接
    ·就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云南省人大
    ·云南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推选白恩培为团长
    · 昆明公选8名县处级领导
    · 百名留学博士开始体验云南之旅
    · 昆明大学生首次创业最高补贴3000元
    ·云南省疾控中心完成禽流感病毒检测工作
    · 云南省公选110名县处级干部
    · 云南省边境民族民生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云南省工商局出台措施营造良好市场准入环境
    ·云南省通报省级行政机关实施四项制度推进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