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封沉甸甸的信送到本报,5页信纸写满了对“麻后生”(是信中对麻风病人后代学生的简称)的情感。字里行间,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几位耄耋老人——郑用熙、关英教授夫妇等人历经10余载春秋,从不间断地对临沧凤庆县数十名“麻后生”的爱。 tujian.org
一件令老人稍感欣慰的事情是,经过多年资助,一位名叫王明(化名)的“麻后生”考取了大学。在一波又一波的爱心善举中,当地第一代“麻后生”彭绍贵、第二代“麻后生”王明终于圆了自己的求学梦。如今,这样的爱心正向藤蔑河组更多的“麻后生”蔓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6日,是云南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天。这天之前,王明离开父母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临沧市凤庆县县城。今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取了云南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爱心的包围下,王明如愿以偿地走进大学,并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我非常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现在我长大了,该对自己负责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千里之外的北京,一直关注王明的原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老校友代表关英和郑用熙却担心——王明能否申请到学校提供的助学金。云南大学学生资助办公室主任温江洁告诉记者,云大有完善的奖助学体系,只要王明的情况属实,就能享受走绿色通道入学、申请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骄 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藤篾河组,乃至藤篾河以东的6个村小组中,王明算得上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这是他的父母,藤篾河组及所有“麻后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当然,也是他的老师彭绍贵觉得最体面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几经打听,记者联系到彭绍贵,电话那头的他掩不住地激动,他说,阿龙(王明的小名)是近年来第一个考取大学的“麻后生”,县、乡多个部门分别给了他1000元助学金,以资奖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2日中午,记者一行人来到藤篾河村组,村子里房屋大多都是土墙瓦房结构,上面住人,下面养牲口,王明家就在其中。在王明母亲的盛情邀请下,大家一起共用午饭。厨房是一间不足五六平方米的黑暗房间,土泥地凹凸不平,他母亲在用4块石头简单圈成的炉灶上烧菜,烟气呛得人睁不开眼。 tujian.org
王明在家中排行老大,厨房对面一排被分隔成三小间的土墙房就是王明4兄弟睡觉的地方,其中的一间属于王明。左侧靠窗户的位置放着一张床,这张床其实就是一块搭在木凳上的木板,床的侧面只够两个人侧身走过,唯一空着的窗台就只能放下王明的书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 注 tujian.org
能否申请免费助学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明的母亲说,今年刚满19岁的大儿子从小爱读书,小学毕业时是以全校前十名的成绩顺利升到乡中学的……读了12年,他以较为优异的成绩考上云南大学,不容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方的郑教授。但高兴过后,学费成了最大的问题。”王明望着远方说道。 tujian.org
事实上,王明的父母都是麻风病人的健康后代,20多年前两人结合在一起,王明上高中后,父亲就外出到耿马打工,每年就寄回两三千元,瘦小的母亲在家种玉米、核桃、养猪维持这个家,全年收入也不到1500元,一年到头全家不到4000元的家庭收入,还要供家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考上中学后,麻后助学基金给我加了助学金,高一时每学期是500元,高二时是750元,高三是1000元。”王明说,拿到云南大学通知书后,资助的老人和家人们都在为大学期间的费用担心,不过现在他已经申请到了助学贷款,每年有5300元,但到大三、大四两年每年12000元的学费用还是难住了王明。目前,郑教授等人最关注的就是王明能否申请到云大的助学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统筹 彭 波 张雅棋 记者 刘自学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