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30日讯
浙江科学领域第一只报喜鸟在1月29日衔来一本英国《自然》杂志,上面发表了浙江大学物理系袁辉球教授及其合作者的重大发现,编辑在“新闻与观察”栏目中进行重点推荐。该项工作由浙江大学、美国拉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物理所共同完成,浙江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袁辉球研究的对象是一种“铁基超导”材料,这是一类基于铁元素的超导材料。《自然》杂志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是超导研究领域一项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发现,将对研究铁基高温超导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突破“麦克米兰”极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这位文科生要把这一重大发现解释清楚还请读者原谅我。超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零电阻效应,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曼林·昂尼斯发现把汞冷却到4.2K时(约-269℃)电阻突然消失,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超导现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初,日本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种基于铁砷层面的新型超导材料LaFeAsO1-xFx,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26K。中国科学家随后通过元素替换,迅速将超导转变温度提高到接近60K,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此后,不同类型的铁基超导材料也相继被发现。浙大物理系的相关研究人员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期致力于超导和极端条件物性研究的浙大长江特聘教授袁辉球在铁基超导材料发现后不久就开始关注这类新型超导材料的奇特物性。利用他先前建立起来的国际合作关系,袁辉球教授作为美国拉斯阿拉莫斯国家强磁场实验室的用户,成功申请到了该实验室脉冲磁铁的使用时间,并于2008年4月开始深入研究铁基超导材料在脉冲强磁场下的物理行为,并最终有了重大发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是农民的儿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令人惊异的是,这一重大发现的主要研究者袁辉球教授非常年轻,他出生于1974年,今年才35岁。现在他正利用寒假的间隙在美国做实验,放弃了回老家过春节,记者只能通过电子邮件与他联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位年轻人并非出身“名门”,他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湘潭大学。1999年10月,他进入了著名的德国马普协会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并于2003年10月份获得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理学博士。2004年至2008年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和美国拉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接受校友采访时他说过:“来到国外开始自己新的科研道路,一切都很不适应。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心理的落差对我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由于中外教学的差异,国外更注重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很庆幸我在国外那段时间能够坚持下来,从小我就习惯了吃苦,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闻链接 《自然》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创刊于1869年,是世界上引用率最高、最著名的科学期刊之一。《自然》多次得到了期刊出版协会奖,包括1998年的“年度国际杂志奖”。近年来,该杂志发表中国论文数量增加非常快,中国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在增加,而且中国参与的国际合作的项目也在增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