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锣鼓、激情四溢的舞龙舞狮、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随着元宵节的临近,我省各地成了欢乐的海洋,各式彩灯把城乡妆点得格外迷人。各地群众纷纷看民俗、观花灯、猜灯谜,元宵的气氛喜庆而热烈。 tujian.org
浙江日报临海2月8日电 披红挂彩的黄沙狮子凌空翻飞,在五层相叠的桌子上跳跃跨步;金黄透亮的大田板龙行空飞舞,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腾云驾雾”;委婉悠扬的越剧唱腔回荡在夜空……今晚的临海城到处流光溢彩,喜气洋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晚上7点开始,临海的揽胜门、崇和门、灵湖和市民广场这四个集中闹元宵的地方人山人海。令我们感到新奇的是,今年在临海城闹元宵的主角清一色都是来自农村的艺人,他们表演的都是在当地相传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 tujian.org
在江南长城的起始地揽胜门广场,用15张方桌叠起的五层高台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在表演的是黄沙狮子上桌。只见一群狮子随着鼓乐声正在打闹戏耍。突然,锣鼓急奏,其中两头大狮分别从东西两侧跃上桌台,随着锣鼓的节奏,两狮在桌台上跨步移动,凌空翻身。每上一层,都做出高难度的惊险动作,赢得阵阵掌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舞狮现场,我们找到了来自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村的黄沙狮子总教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王曰友,他向我们介绍,黄沙狮子起源于北宋,2006年5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刚刚表演的狮子高空吐对联,是他们在表演上的一个创新,对联是专门为今夜的迎元宵而作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海宁2月8日电(记者刘慧通讯员蔡琦李迪刚)今晚,作为浙江省传统节日(元宵节)保护示范地的海宁市,又一次向人们再现了1200多年前海宁硖石灯会的盛况——1座大型彩牌灯楼、9组大型摆灯、12组中型摆灯、160盏挂灯、140盏地灯、100盏荷花灯、12盏走马灯、12只生肖灯……让人眼花缭乱的硖石灯彩,让赶来赏灯的市民流连忘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夜幕降临,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灯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除了各主要道路、公园以外,海宁市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主要公共服务窗口统一开展挂灯活动,把海宁装扮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灯市”,而这些彩灯,全部都是海宁本地灯彩工艺的产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缙云2月8日电(记者聂伟霞缙云县报道组卢庆红尚雄)听完歌曲看戏曲,欣赏了小品还有样板戏……这几天,缙云县五云镇已成了欢乐的海洋,连续四天的“闹春大串烧”,七十多个乡土节目同台大比拼,万名群众走上街头,感受了元宵浓浓文化氛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云镇的周村、官店、双龙和上名山四个村相邻,村村都有办“闹春会”的传统。今年,四个村决定在元宵节联合举办“万人闹春会”,连续四天摆上四台晚会,来个文化大比拼。“元宵文化大串烧”首场大比拼就放在上名山村的大会堂里。上名山村的婺剧《八仙过海》让观众大喊“过瘾”,官店村激昂慷慨的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又鸣锣上场了,双龙村郑伟兰等人的印度舞《女友嫁的新郎不是我》更是让观众眼球一亮。“看啊,我们山妹子跳起外国舞也是有模有样的。”村民们纷纷拍手称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金华2月8日电(记者徐晓恩徐贤飞通讯员李英昌) “我先来一曲《送元宝》,请大家指教。”“下面就轮到我吧,我先自己报个幕,我唱《月月红》”……元宵节前夕,金华20多位新老道情演员,欢聚在婺江边一座古朴的园子“斗戏”,你唱一曲我亮一嗓子,道情声声中伴着欢声笑语。 tujian.org
第一位登台的是65岁的杨菊芳。为了配合元宵“斗戏”的主题,杨阿姨连夜创作了一首《送元宝》,由于是刚创作的新词,杨阿姨唱到一半,忘词了。场下掌声一片,给予善意鼓励的掌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后亮相的是朱顺根。这位68岁的老人,15岁就开始学习道情。他一亮手势一亮嗓子,就让大家看呆了。夹杂着口技、说唱,老人一人扮演四个角色,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讲述了《猫头鹰娶亲》的故事。 tujian.org
本报上虞2月8日电(上虞市报道组王佳余彩龙记者周智敏)今天下午,上虞市崧厦镇崧城庙门口,传统的民俗表演和上万村民的热情参与,将今年元宵时节崧城庙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吕家埠小敲队,身着白绸衫、腰系红飘带,以一曲热烈奔放的《花二场》,在演出队伍中亮相。小敲,这一民间吹打乐厚重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了现场的群众。81岁的吕勇林是这支民间队伍的传承人,他边指着上面插着标有“吕家埠韶韵轩”幡号的乐器,边告诉笔者:“我们的小敲队成立于1945年,至今我们还保存着这只抗战胜利后制作的民间吹打乐器——小敲。我们这支队伍不怕失传,因为我们队伍中的吕信坤老师每个星期都会去崧厦镇小、镇中给学生们上一堂小敲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