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飞利浦否认新专利许可模式旨在打压中国企业
2009-05-05
2006-1-20 8:49:00 文/ 出处:新浪科技   飞利浦公司昨天宣布推出名为“Veeza”的针对CD-R 光盘专利许可的新模式后,引起了业界关注,有媒体认为飞利浦此举意在威逼中国厂商。就此问题,新浪科技独家采访了飞利浦知识产权及标准部相关人士,该人士认为对新专利模式如此定义,实在是对光盘产业链不了解,他表示这一新模式恰恰是要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特别是开始具有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进入欧美市场。   新浪科技:此项措施是专为中国厂商推出的吗?   飞利浦人士:目前,绝大部分CD-R光盘产品来自台湾企业和具有台资背景的大陆生产厂家。原有的模式是对生产厂家进行许可。随着市场的发展,参与光盘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激烈,有的企业虽然申请到了许可,但不完全履约,而有相当一批企业根本不申请专利,通过削价来竞争,这就对完全履约的厂家,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构成了不公平竞争。新模式是对产品按每批发货进行许可,也就是说光盘的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都有责任确保所购买的产品是经过许可的。流通渠道的规范反而有利于生产厂家,因为缴纳专利费的可以是厂家,也可以是大的经销商。   新浪科技:飞利浦是否与国内有关部门就此模式进行过沟通?   飞利浦人士:早在2005年夏天,飞利浦就与涉及光盘行业的主要机构进行了多次沟通,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商务部、中国音像协会光盘工作委员会。这些机构对飞利浦的设想是十分了解的,他们都认为中国的光盘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   新浪科技:有报道称中国企业处境困难,你怎么看?   飞利浦人士: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一是完全履约企业受到不完全履约企业和未获许可企业的压力,其产品无法按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二是生产厂家受到经销商、进口商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迫使大家只能进行价格战,利润下降。价格的下跌使得专利费在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于是,厂家感觉到专利费的压力。而一些媒体的不完全报道也造成了误解,认为专利费是对中国厂商的主要压力。个别媒体认为Veeza的推出会给中国企业处境困难,也是一种肤浅的推测。Veeza是要让渠道也承担起尊重知识产权的责任,必须购买经许可的光盘产品。这其实是对厂家的支持,特别是要进入欧美市场的企业的支持。另外,履约企业会获得很低的专利费率,这是对它们参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的回报。所以说,Veeza给立志做大做强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新浪科技:飞利浦是否会新模式的推出而获益?   飞利浦人士:任何企业都需要赢利,这是经营企业的本质。飞利浦当然希望获益于新模式。这是一个产业链多方共赢的模式,而飞利浦正处于这个产业链中。当今的商业社会,我们不仅要看到竞争,还要看到合作。真正的成功一定是与合作伙伴的共同成功,一定是价值链上的所有参与方都获利,这样的商业模式才会持久。   新浪科技:中国企业专对于利费问题非常敏感,你是否认为不该对企业征收专利费?   飞利浦人士:任何产品都有价格,专利费其实就是使用他人技术的价格。支付专利费,反映出你是在合理合法地使用他人的技术,这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同样,你也希望自己的发明、创造、革新都能获得保护和商业回报。我们不应该对专利一词大惊小怪,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在使用了别人的技术之后,尽快开发出自己的技术,尽快发展壮大自己。我们强调鼓励自主创新,前提是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不管这个知识产权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要进入欧美市场,要从低端走向高端,必须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激励创新,尽快缩短与国际大企业的差距。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