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IT企业走近欧盟 搭第六框架计划直通车 |
2009-05-05 |
|
2005-2-16 10:25:00 文/刘炜 出处:CNET科技资讯网 最近,一家欧洲公司在国内寻找智能交通领域合作伙伴的消息,引起了清华同方智能交通事业部总经理闫锋刚的注意。他说,如果项目合适,他们非常想参与。
事实上,清华同方近几年在智能交通领域不乏欧洲一些一流大公司的合作,这个不大的项目之所以对他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这是 “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中的一个项目。
对于中国的很多IT企业来说,“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是他们与欧盟成员国接触的一趟非常便利的“直通车”。透过这个计划,他们显然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IT比重最大
最近,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第2 轮的4 个项目正在招标中,包括开源软件、交通与环境等领域的内容。此前已经完成的第1 轮招标的6 个项目,也全部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包括数字奥运、移动通信、网络等。
事实上,第六框架计划的所有研究领域中,信息社会技术(IST,即信息化)所占比重最大,资金支持近40亿欧元。
欧盟框架计划是为加强欧盟国与国之间的科研合作而专门制订的,中国企业参与欧盟框架计划主要始于1998年至2002年的第五框架。第六框架计划也从2002年就启动了,2006年结束。虽然已经有希望软件、中关村科技软件等一些中国IT公司参与,但是,参与框架计划的中国 IT企业却不够多。
北京软件行业协会欧盟项目组负责人罗文胜认为:“中国IT企业参与不多的主要原因是获得信息不畅。”
目前,北京软件行业协会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消除信息和沟通障碍,包括今年3 月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合作交流研讨会暨展览会(EC-Bridge)。
罗文胜说:“欧洲第六框架计划以IT所占比重最大,这对中国的IT企业特别是从事软件外包和应用软件开发的软件企业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虽然这次EC-Bridge 大会的主题是数字物流和远程协作,但事实上在第六框架计划中的任何一个支持项目都可以申请合作,而且合作意向书签得越多越好。因为很多项目中的欧盟伙伴并不了解中国IT企业,不知道哪些领域有哪些公司,所以这也是一个让他们了解中国IT公司的非常好的机会。”
意在欧洲市场
据统计,去年共有1100多家中国公司参与了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从中获得了900 万欧元的经费支持。但是,绝大多数公司的意图显然并不在于几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中软市场部的一位人士说,中软所以关注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主要是因为希望借此进入欧洲市场。
除了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的很多项目会提供很多软件外包的机会外,可以和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和市场份额的大公司合作,从而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打入欧洲市场,是吸引包括中软这样大型中国IT企业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很多欧洲大企业找中方合作伙伴并不限于欧盟框架计划项目,从之后的情况看,他们还在其他很多项目上有合作,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建立合作关系的开端。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软件公司都能从中很快找到机会。北京联合金投是参与国家863 计划的一家软件公司,公司产品经理鲍良说,他们目前还没有在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中找到合适的招标项目。
虽然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中的项目都是可以盈利的,但很多项目寻找的主要是在项目研发阶段而非实施阶段的合作伙伴。另外,这些项目周期通常都在3-5 年,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这样的项目周期显得有些长了。因此,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咨询师黄华认为,准备参与进来的IT企业第一件要做的事应该是了解清楚哪些项目适合自己申报,否则可能白费力气。他建议有关方面能提供相关的咨询,避免中国企业走弯路。
中国IT企业参与欧盟第六框架项目的条件是必须找到1-2 家欧盟公司合作。罗文胜说,其实很多欧盟项目中的公司也是国内企业比较熟悉的,如SAP 、爱立信等。但是他也对希望参与的IT企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有好的项目概念,这样可以在很多大项目中找到隐藏的机会;二是要寻找一个实力强的欧盟合作伙伴;三是最好寻找以前参与过欧盟项目的伙伴共同参与,可以省去很多项目申报中不必要的麻烦。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IT企业参与欧盟项目可能更多获得的是软件外包的业务。不过,中国IT企业显然不希望只做简单的软件代工。一家国内软件公司明确表示,他们希望做软件架构并能在欧洲进行合作市场推广。
此外,多数希望参与欧盟项目的中国IT企业还非常关心法律方面的风险,比如知识产权的归属(以前有不少中国企业在一些合作项目中吃过亏)。专家建议说,企业应该结合具体项目中自己所参与的部分,向有关部门做详细咨询并和欧方合作伙伴讨论清楚。
欧盟第六框架计划虽然给中国的IT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对企业自身来说距离真正的欧洲市场显然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