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周刊》:是否有人能拯惠普于水火? |
2009-05-05 |
|
2005-2-11 10:27:00 文/明月 出处:新浪科技 导读:《商业周刊》网站 2月10日刊登了分析文章指出,在惠普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莉娜(Carly Fiorina)被解职后,虽然公司董事会表示将坚持既定的市场战略,但真的要使惠普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唯一的办法恐怕还是要进行业务分拆。那么是否有人能担当此重任呢?
据惠普内部员工称,费奥莉娜2月6日被要求参加董事会紧急会议。第二天她被正式解职。费奥莉娜,这位美国企业界的知名女强人和美国科技界最勇敢的豪赌者,以被解职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惠普生涯。在她执掌惠普帅印期间,她不仅仅是以某家科技公司为竞争对手,IBM、戴尔、索尼及EMC等等都是费奥莉娜的进攻目标,只是她的英勇战斗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除了打印业务,目前惠普的各种业务都处于市场挣扎阶段,从PC 到软件业务莫不如此。惠普董事会已任命CFO罗伯特-韦曼(Robert P. Wayman)为临时CEO,同时正寻求一位能拯惠普于水火的下一任正式CEO。且不管这名新CEO将来自何方,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在新CEO上任后,他是否会让惠普保持目前的企业结构不变?
在过去数月中,分析人士已多次向惠普提议,应该实行业务分拆计划,原因是作为高利润打印机业务,已没有必要与其它业务捆绑在一起。当时费奥莉娜对此严词拒绝,公司董事会也支持她的决定。但随着2月9日惠普宣布她辞职的消息后,当天惠普的股价上涨了 7%,涨至每股21.53美元。究其原因,就是投资者推断惠普可能会改变原来拒绝分拆的策略。美林分析师史蒂文-米卢诺维奇(Steven Milunovich)说:“尽管惠普董事会表示目前还没有分拆计划,但从长远考虑,我们认为它不会排除进行业务分拆的可能。”
或许在新 CEO正式到任时,分拆的呼声将变得愈发高涨。此中的道理很简单:惠普将希望以突变的方式来提高投资者们的信心。在过去数年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与管理技术来,惠普并不能与科技业的“强中手”展开一对一式的正面竞争。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耐心等待惠普实现渐进式的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惠普最简单的分拆方案就是剥离计算机部门。该部门目前正与IBM、戴尔苦争市场。剥离后的计算机部门将以独立身份在市场中打拼,从而强制该部门自己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此方案可行,“瘦身”后的惠普就可拿出更多精力来加强打印与成像业务。当然这只是方案之一,预计在今后数月中,如何进行业务分拆,肯定会成为惠普内部及业界广泛讨论的话题。市场调查公司Forrester副总裁特德-谢德勒(Ted Schadler)说:“你总得围绕自己的客户开展业务,至少也应该瞄准你的市场。”
对于费奥莉娜的离职,惠普员工对此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一些员工对她的解职表示遗憾;另一些员工则对此感到欣喜。对公司董事会来说,他们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寻觅新CEO的合适人选。来自惠普内部的消息称, MCI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卡佩拉斯(Michael A. Capellas)已成为主要人选之一。其它的可能人选包括了IBM全球服务部门主管约翰-乔伊斯(John Joyce)、Sun前总裁(摩托罗拉现任CEO)爱德华-赞德(Edward J. Zander)。但不管最后的人选是谁,新CEO上任后都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也就是说,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不管是谁出任惠普新CEO,他唯一的选择恐怕还是进行业务分拆。如果真的实施了分拆战略,则也将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费奥莉娜上任那天起,她就在与惠普的传统企业文化进行激烈交锋。作为来自朗讯的一名销售主管,费奥莉娜是首位执掌惠普帅印的外部人员。在她上任后,不但将惠普80多个自治性较强的业务部门重组成四个部门,同时还进行了大幅度裁员。
然而费奥莉娜的这些举措也为自己的后来下台埋下了伏笔。首先,她裁掉或吓跑了一批有能力的惠普管理人员;其次是她反对将既定市场战备进行调整或加以完全改变,而这种固执正是作为科技公司老总的致命伤之一。惠普内部人士称,在费奥莉娜任职期间,她只是一再地抨击公司的传统企业文化,却没有培养起一支富有管理能力的团队。再一点,虽然并购康柏增加了惠普的规模,但费奥莉娜却依然无法借此分别在高、低端市场与IBM、戴尔展开竞争。
由此可见,在新CEO上任后,他必须对改变惠普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当然在近期内,惠普市场首先必须保持公司业务的相对稳定。 Gartner副总裁安迪-巴特勒(Andy Butler)说:“惠普必须向世人表明,市场业务将不会马上发生巨变,它也将因此要付出更多努力。”
惠普于六年前迎来了费奥莉娜,然而历史永远不会从头再来,她肯定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但不管怎样,如今的惠普已经深深打上了费奥莉娜的印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