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订单引发轩然大波 示范效应影响深远 |
2009-05-05 |
|
2004-11-29 15:36:00 文/乐途 出处:文汇报 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极大影响本土软件公司的发展
苦等3年机会的中国桌面软件厂商上周遭遇惨重失败。在周初公布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公告中,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将全面占据北京政府机关市场,国内的Linux厂商和办公软件厂商仅获得象征性的入围资格。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软件厂商高层表示,消息公布后,他和其他国内桌面软件厂商进行了紧急沟通,大家都认为,这将对中国本土的软件企业以沉重打击。他表示,这股采购风必须刹住,否则本土的软件企业很难获得发展机会。他透露,信息产业部将对这起采购事件进行调查。
根据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公告,微软公司以2925万元的“场地价格”获得北京市政府的3年合同。所谓“场地价格”,就是指在某集团用户内部无种类及数量限制的销售许可协议。这事实上意味着北京市政府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因此,采购其他国产软件除了象征性意义外,没有太大的价值。
北京市政府的招标结果在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家国内软件厂商告诉记者,北京市政府采购已经对他们在其他行业的销售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虽然北京的合同并不大,但是对于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采购具有示范效应。”他透露说,按照国务院的计划,年内国内所有省级政府都将进行相似的采购,而11月到12月正是各省市采购的高峰。
彻底将这场风波引向高潮的是上周三的一次研讨会。据《科技日报》报道,这场名为“Linux应用与政府采购”研讨会,在召开前夕被要求取消,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以不对媒体公开为代价,换取研讨会的如期召开。会上,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李武强在留下一份措辞强烈的声明后愤然离场,声明中,李武强表示北京的这次采购违反了《政府采购法》,应属无效。
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的这次政府采购是在双重背景下举行的。首先,这是北京市3年来举行的最大规模的软件采购,体现了政府机关对未来软件应用的需求;此外,在国务院要求年内完成省级政府软件正版化的压力下,这次采购也承担了全面解决目前的软件版权“历史遗留问题”的功能。由于目前北京市政府内部运行的微软软件,部分软件因遗失或其他原因,无法找到正版软件授权协议,和微软的这2925万合同将一次性完成政府机关的软件正版化。
在采购案公布后的首次正面回应中,北京市政府的表述证实了这种猜测。
尽管如此,业内还是对这次采购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中科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将“政府采购正版软件”变成了“政府采购外国软件”,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它剥夺了本国软件产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场,使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