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美国总统奥巴马拨款12亿美元支持环保能源研发
2009-05-05
2009-3-27 11:17:01 文/CNET科技资讯网 出处:CNET科技资讯网 CNET科技资讯网3月26日国际报道 为提振美国的环保能源产业,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宣布拨款12亿美元,资助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延长民间企业投入相关研发的赋税优惠。奥巴马在一场白宫会议中,对环保企业人士和研究员表示,他们的工作对复苏美国经济,和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攸关重大。约有120位研究员、实验室主管和能源科技业执行长与会。奥巴马说:我们需要一些创造力。你们的国家需要你们集合一次历史性的努力,一劳永逸地,终结我们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国家会支持你们,你们的总统也会支持你们。奥巴马表示,他的行政团体提案,给予投资相关研发的企业10年延长赋税优惠。这项赋税优惠早已实施,但联邦政府一直没有承诺长期提供。奥巴马说,政府为这项赋税优惠所花的每一块钱,都能创造双倍的经济利益。 奥巴马还宣布,为能源部管辖的国家级实验室,提供12亿美元基础研究经费。除了用在升级实验室设备,这笔经费还将用在可更新能源研究,如太阳能和生质燃料,以及核能、二氧化碳的地底储存和氢燃料。美国能源部表示,这项激励方案还需要额外的3.71亿美元研究经费,但尚未得到核准。奥巴马表示,通过这项激励方案,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准备了550亿美元直接花费和赋税优惠,用以推动环保能源和节约能源。这些投资将创造350万个工作,其中90%会在民间企业。奥巴马在谈话中特别提到几家公司的创新,和他们创造工作机会的贡献。其中一家公司Serious Materials生产的节能窗和无泥灰石墙,较一般的石膏节能80%。这家位於加州的公司最近接手一家倒闭的宾州制窗厂,保住了100人的饭碗。创投公司Foundation Capital创业投资人Paul Holland表示,政府的研发投资赋税奖励,是绿能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工具。许多成功的科技公司,如英特尔(博客)和Netflix,如果没有联邦研发赋税奖励和激励方案这类刺激政策,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成绩。Holland表示,联邦政府必须在筹资食物链中扮演一个角色,为绿能新创公司提供扩张所需的资本。他说:过去一、两年来,对绿能产业极端重要的中层筹资管道―民间券商,已经大量消失。联邦政府已成为食物链中那个部分的最后供应者。美国能源部日前表示,将为太阳能新创公司Solyndra提供5.35亿美元贷款担保。这是能源部四年来第一笔贷款。这场白宫会议的另一位主讲人,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Susan Hockfield。过去几年,该校缔造出几项能源相关的创新,如快速充电电池技术,和更有效率的太阳能转换。她赞美奥巴马团队对环保能源的重视,表示现任政府对研发的投资,可媲美1960年代的太空竞赛时期。Hockfield说:(研发赋税奖励)为我们急需解决的能源安全、急速增加的能源需求,和气候变迁问题,提供了找寻突破的唯一途径。Holland表示,绿能产业界已经证明,他们可以有效地将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研发的成果,转成实际的应用。他说:我想这是一个不同的时代。美国政府的焦点是放在发明、创新、创造工作,和提升绿能产业各个部位的长期竞争力。(本文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
     相关链接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美督促中加强专利权保护 称其损失惨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