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从娱乐到商务的“网脉”价值
2009-05-05
2009-2-25 12:01:57 文/新闻稿 出处:IT.com.cn(IT世界网)   “我把你买做奴隶了!别惹我哦,惹我就打发你去挖煤!”去年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见的话。2008年,在互联网里“朋友买卖”和“争车位”等娱乐SNS网站在中国迅速升温,仿佛一夜间整个办公室、整个白领群落里,这种娱乐化的人脉关系将更多的白领粘在一起。  在陆川的博客中曾展示了他在开心网上的豪华车队,讲述了他如何从一辆二手奥拓变成十辆顶级的车队,甚至他还透露在开会途中回到电脑前去移动车位。如此的娱乐精神,不仅仅是游戏本身,更多的是通过SNS网络将人脉粘性增大的乐趣。  但这种娱乐化的SNS并不是SNS的全部。在美国,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Facebook帐号,很有可能被认为很不时尚。然而,职业人士或商业人士不知道Linkedin的话,也很有可能被认为太落伍了,就连NBA巨星姚明都会在Linkedin里与职业人士探讨职业球员退役后的职业发展道路。这就是娱乐型SNS与商务型SNS。  在中国,商务SNS在去年开始“慢热”起来,像一个长跑选手,不断提供用户持久和深入的“网脉”价值。  SNS的核心价值就是维系和保持“网脉”,但商务SNS与娱乐SNS所维护的是不同的“网脉”关系。中国第一商务SNS天际网创始人兼CEO林廷翰经常会讲起他创办天际网的初衷:曾经在新浪、摩托罗拉及苹果担任高管的他,在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人脉资源。然而当离开公司后,就会发现随着离开时间渐长,自己联系的老同事也越来越少。而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越不联系也就越找不到联系的理由了,所以对于商务人士来说,需要有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去维系自己的职业网络和商务合作网络。这样一个网络营造的是一种商务氛围,大家在平时以一种商务寒暄的方式保持联系,而在需要合作时可以及时进行有效沟通。  在美国,商务SNS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商务SNS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在一个真实社区中为职业和商务人士提供相互沟通和帮助。李先生的工作是产品经理,其貌不扬,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然而他在天际网热衷于对web2.0以及SNS的探讨并成为了天际网里的意见领袖。这对于李先生来讲,他为自己获得了一个展示及与圈内人沟通的机会。更另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分享与讨论使他被一家相当有名的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猎”上,并最终成为那家公司的核心员工,实现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次华丽转身。  商务SNS所营造的商务氛围,会使得身在其中的人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与需求说出来与身边的朋友进行分享。在媒体工作的宋小姐在注册天际网后,通过搜索及朋友引荐寻找采访对象及专栏作者,听取网友意见,使自己的专题和报道更加丰富。同时,她会把自己最近的一些选题及特约作者需求放在自己的近况中,热心的网友在看到后相互引荐,使宋小姐的作者库不断扩大。不断扩大和维系人脉网络,并在“网脉”中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商务拓展,这正是SNS所独具的持久价值所在。  商务SNS所提供的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线上与线下关系的转化成为可能。通过俱乐部、活动平台等线上产品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人聚集起来,形成个人人脉网络之外的又一个圈子,与同行业、同领域、同兴趣的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进一步扩展“网脉”的同时,增强网络沟通的效率。同时通过以线上聚集、线下相聚的手段,使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产生,实现真正的人脉价值。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