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售额大幅缩水 外资彩电品牌发力三四级市场 |
2009-05-05 |
|
2008-12-30 14:20:29 文/中华工商时报 出处: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万新军北京报道 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资彩电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大幅缩水。同时,国内品牌也面临了出口受阻、内销不畅等各种压力。为了缓解压力,国内外品牌纷纷开始削减库存、缩小生产规模、开源节流。一时之间,“瘦身”成为了彩电行业的关键词。 在渠道策略上,三星在国内市场取消了省级代理商,向三四级市场渗透,索尼、夏普等也正在积极调整在华销售策略,外资品牌向国产品牌的大本营――三四级市场进军,中外品牌之战从城市蔓延到了乡镇,从一二级城市向三四级城市全面爆发。业内专家甚至预言:三四级市场将会成为中外品牌竞争的下一个“战场”。 率先发力的三洋电视,在这个“战场”显然具有了难以企及的优势。年初即展开渠道调整和“瘦身”策略的三洋电视之前曾饱受非议,现在却成为了行业新一轮“渠道变革”的“先行者”。据悉,已经初步完成渠道布局和内部调整的三洋电视已经在中日投资方的支持下开始新的战略部署,不仅没有放缓市场销售和宣传的脚步,还加大了技术研发的力度并在近期推出与其渠道战略相对应的5种尺寸的CA28系列液晶新品,进一步纵深其二三四级市场的扩张路线。 今年以来,国内液晶电视企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山寨液晶电视的出现、市场价格战越演越烈、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等多种因素导致行业利润低下,从而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产品品质的提高。目前,一、二级市场的饱和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仅国产品牌,连外资品牌也纷纷调整策略,进军三四级市场,渠道下沉成为平板业大势所趋,在一、二级市场竞争激烈和渠道下沉的大趋势下,三洋电视抓住机遇,在4月份率先在国内展开了销售渠道调整策略,接着便展开一系列营销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市场重心的下移,加强二三四级市场网络和渠道建设。到了6、7月,三洋电视的渠道策略顺利地层层深入,并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被误认为“三洋电视要退出中国市场”。 11月初,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三洋电视顶住压力,完成了企业战略调整。目前,三洋电视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点和直属售后服务网点,在二三四级市场打造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销售平台,不仅减少了渠道成本,产品库存量也大大降低。 三洋电视副总经理周力告诉记者:“经过深刻的渠道变革,三洋电视的市场销售状态已经趋于稳定,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广泛的销售网络,为三洋电视的回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三洋电视在今年的一系列调整和转型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阵痛,但是新的机遇也正在到来。据悉,三洋电视的中日投资方已经展开了积极的沟通和讨论,为三洋电视下一步的发展壮大制订更加有效的战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