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草案已呈交至国务院 个人信息将有"法"保护
2009-05-05
2008-9-8 13:25:00 文/张然 出处:人民网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日前已呈交至国务院。该草案规定了拥有个人信息的企业与团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除犯罪、税收记录及媒体调查外,禁止任何团体在未经个人同意的前提下,将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   看到这则新闻的北京市民杨小姐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个人信息终于有“法”管了,这下有望能从此免受“骚扰”,“享受清静”了。   “没办法”是因为“没‘法’办”   杨小姐的感慨是有来由的。去年她在离家里较近的妇幼保健医院生下孩子,人和孩子刚出院那天就有2家摄影店来电话预约将上门为孩子拍满月照。“我当时还很高兴,生孩子马上就有人争着上门服务。”杨小姐回忆,接下来的日子就兴奋不起来了。“坐月子期间,来电话、上门的就没断过,单单约拍照的就又来了5家;此外还有做胎毛笔的、制作蛋糕的、推销奶粉的,有母婴堂的,有早教培训的,甚至连销售桶装水的都来了,不胜其烦。”她说,有时候正在哺乳,有时候护着孩子睡觉,突然间闯进来电话,弄得你手忙脚乱。”那时候,杨小姐烦透了这些骚扰的人,转而她更恨那些把信息泄漏给这些经营单位的人。   实际上,杨小姐只是不堪信息侵扰人群中的一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对2422名公众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88.8%的人表示自己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扰的经历,83.2%的人认为个人电话号码最需要立法保护。调查中,垃圾短信、电话骚扰、垃圾邮件被视为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带来困扰的三大“罪魁祸首”,分别有83.9%、69.4%和62.7%的公众选择这三项。接下来公众遭遇的困扰经历依次是财产损失(7.8%)、人身安全困扰(7.6%)、登门骚扰(7.4%)。   实际上,几乎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扰:当你买下一台手机,你装上一部电话,你买下一份保险,你到银行开下一个户头,你按揭了一所房子,甚至连你去医院看了一场病,你去街上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你就很快会有大量的垃圾短信、信函、电话、访客接踵而至。而这一切,没有人追究,也根本无法追究。   法律干预强于行政干预   据了解,在电信、银行、保险、互联网等诸多行业,都有不少专门吃信息饭的人,只要掏钱,就能得到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生日、住址、婚姻状况、电话、银行账号等信息。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作的调查结果为:98.9%公众支持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调查显示,公众排出的泄露个人信息前三位行业是:电信机构、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各类中介机构。   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医院、商场、汽车经销商、房地产开发商、印刷机构、网站等各类商业或非商业机构,在未经消费者允许的情况下,泄漏或出售消费者或相关人士的个人信息将会受到法律的约束,这也将能对信息进行更加有效地管理。   专门法应与《刑法》配合   从目前已披露的大量的滥用个人信息案例看,公共机构对权力的滥用正是个人信息泄密的根源,管束公共权力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关键。   对此,北京华辰律师事务所的付律师表示,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呈交国务院的消息出来之前,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门增加有关条款,针对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明确其为非法,并规定要追究泄露、窃取、收买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责任。   “在个人信息保护被纳入刑法修改草案之后,《个人信息保护法》这部专门法正式出台就指日可待了。”付律师告诉记者,“当有专门法与《刑法》相互配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将更全面,更到位。”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