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索尼PSP游戏涉黄 学生流行成人脱衣游戏
2009-05-05
2008-9-3 10:57:00 文/法制日报 出处:法制日报   PSP游戏种类很多,很多网站都可以免费下载游戏。先不说这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些游戏在网上随意下载就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   网络游戏热度未减,PSP游戏机又成为当前一款非常时尚的掌上游戏机,大屏幕、精彩而丰富的游戏使之备受年轻人热捧。PSP游戏机有多受欢迎呢?记者近日在深圳市坐地铁时发现:一个车厢里有6个初中生模样的学生人手一台PSP游戏机,旁若无人地玩得不亦乐乎。   看到他们玩得这么开心,记者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游戏让他们如此沉迷?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悄悄地走到他们身后一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他们玩的是日本一个成人脱衣游戏,而且是真人的。当发现有人在身后,这些同学感到不好意思,立刻关机了。   记者的朋友也有PSP游戏机,记者也曾拿来玩过,这样的大屏幕,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电影,显示功能都非常强大,画面清晰流畅。而且这样的游戏机收藏容易,随时随地都可以玩,隐藏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这样的游戏机被未成年人用来玩黄色游戏、看黄色电影,那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会都将产生难以估计的不良影响。   深圳大学一位学生告诉记者,PSP游戏种类很多,很多网站都可以免费下载游戏。记者近日在一些下载游戏的网站发现,有不少的成人游戏。先不说这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些游戏在网上随意下载就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据了解,在网上免费下载的PSP游戏都是侵权的,甚至PSP系统都是自制的,这样就可以玩网上破解的游戏,而官方的系统是玩不了这些游戏的。   记者的很多朋友家里小孩都有PSP。为此,家长们都普遍地对小孩玩PSP表示了担心。一位姓李的家长说,买了PSP后,小孩子经常沉迷于玩PSP,吃饭也少了,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对身体发育表示担忧。一位姓高的母亲则说买了PSP后孩子学习退步了,眼睛近视了。为此她还曾经没收PSP游戏机,但孩子闹脾气,最后又不得不还给孩子。而且他们对孩子玩什么游戏都一无所知。他们觉得时代变了,自己已经赶不上潮流,但又不会引导孩子玩什么游戏。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该管一管PSP游戏机,对孩子们进行引导,以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就青少年沉迷PSP游戏机的问题,记者今天采访了深圳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该教授向记者说:小孩子玩PSP游戏机要辨证地看待,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可以开发小孩子的智力。不过依我看来,坏处更大。因为小孩子不能控制自己,容易在游戏里沉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引人入胜的游戏必然是有挑战性的、能够自己操纵、能表现自己才能的东西。电子游戏机的信息量大,变化多端,难易可调,程序可以反复,消费不高,娱乐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正好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所以,有些小孩玩起来就如痴如醉了。但沉迷于电子游戏对小孩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因打游戏机,浪费了时间,消磨了意志;因打游戏机,导致视力下降,成绩下滑;因打游戏机,老师发愁,父母叹气。   专家警告,迷恋电子游戏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紊乱症,眼睛疲劳,造成近视。经常玩电子游戏的人容易喜怒无常,身体无力,精神萎靡不振。所以,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问题值得社会的重视和家长的合理疏导。家长和学校老师要加强教育,讲清迷恋电子游戏的危害,引导同学们思想上的警惕。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发展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走出迷恋电子游戏的误区。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