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微软等巨头在华遭知识产权局反垄断调查
2009-05-05
2008-6-18 9:21:00 文/张韬 出处:上海证券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将组织相关企业对其进行反垄断诉讼   据透露,针对这些软件巨头的垄断相关调查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歧视性价格,如部分国际软件商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中国内地的售价,较美国本土价格高出许多;二是利用它们自己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文件格式方面的垄断地位,捆绑销售软件,扼杀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软件巨头涉嫌垄断的行为正受到政府的重视。上海证券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官员正联合研究机构,对国际软件巨头涉嫌市场垄断的行为进行调研,有可能在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后,组织相关企业对其进行反垄断诉讼。   垄断和盗版成为密切相关的两个话题。关于中国“软件盗版”的问题由于一份海外报告的出炉再次引发业内的广泛争论。日前,商业软件联盟(BSA)发布IDC第五次全球PC软件年度盗版研究报告称:2007年中国的PC软件盗版率在前三年下降10个百分点之后,连续第二年维持在82%的水平,仍大大高于全球38%的盗版率。对这组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表示:“中国盗版率不可能这么高,盗版率问题已经被国外机构妖魔化了。”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总裁方兴东则表示,“国外的数据像一座大山,压了中国十几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他在日前的《2007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该组织研究得出的2007年我国软件盗版情况最新数据显示,按市值折算,中国软件产业的盗版率为20%,软件产品的盗版率为31%,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为41%———这和BSA近几年一直80%以上的数字有天壤之别。   “暂且不论到底盗版率为多少”,一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垄断、就没有盗版,而且随着未来软件网络化和服务化趋势的不断深化,盗版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方兴东更是明确地指出,正是微软等软件巨头把其产品价格定得太高,中国用户买不起,才导致盗版盛行。   据透露,针对这些软件巨头的垄断相关调查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歧视性价格,如部分国际软件商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中国内地的售价,较美国本土价格高出许多;二是利用它们自己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文件格式方面的垄断地位,捆绑销售软件,扼杀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一套视窗系统零售价1000元至2000元,一套OFFICE软件套装零售价4000元至5000元,加起来比一台电脑的价格还高。国际厂商一方面利用垄断地位制定出高得离谱的正版软件价格,另一方面又指责中国人版权意识低下,这种现象并不正常。随着《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政府和企业有义务也有权利予以纠正。”该人士表示。   微软2007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核心业务成为微软业绩“领跌”先锋。被寄予厚望的Windows客户软件部门同比下滑24%,至40.3亿美元,运营利润下滑26%,至31亿美元;负责Office等软件的商业软件部门运营利润则下滑8%,至31.3亿美元,收入下滑2%,至47.5亿美元。   在软件业务疲软的情况下,为了表示其进军互联网的“雄心”:微软CEO鲍尔默曾经公开表示:未来软件将逐渐走向免费,而相关收入主要由广告提供。未来三四年内,微软的主要收入将来自广告。但近两年,微软耗资几十亿开拓互联网,但是至今无法与Google抗衡,广告也无法成为微软主要收入来源。微软并没有兑现“其软件逐渐走向免费”的重大举动。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