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服务商的2007:有多少种转型可被复制? |
2009-05-05 |
|
2007-12-28 0:56:00 文/腾讯 出处:腾讯 TOM在线悄然退市,华友世纪选择了和光线传媒合并,灵通网向印度尼西亚兜售51%股份……国内四大增值服务商已去其三,而空中网的重心也在渐渐过渡到无线互联网业务。转型这个话题已经不再是运营商关注,增值服务商也面临着“穷则变、变则通”的困境。哪种转型方式可以被复制呢?咱们看看再说。
TOM在线悄然退市
转型之:退隐江湖
“纯SP太不好做了。”几个同行互相交流时频频摇头。在放弃了内容服务之后,TOM在线算不算是个纯SP呢?SP,即电信增值服务商,在2000年左右这个概念曾经救过许多门户网站,在2002年左右移动梦网的模式曾经让SP成为淘金的代名词,然而到了今天,在信产部和运营商的集体严打政策面前,辉煌不复存在。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者大有人在。
转型之:卖身下嫁
并不是所有的SP都有深谋远虑,相反,见好就收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养大了、卖掉,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老鸨,对SP,也没什么两样。光线传媒借华友世纪的壳来上市,算是嫖客吗?你说呢?
转型之:自求多福
信息产业部人士曾表示,严格约束SP,是为了让增值业务的发展更健康更规范,那么,大浪淘沙之后,有幸存活下来的SP又是如何的呢?可以是具有较强实力、能与运营商平等对话的;也可以是兼做媒体业务,从SP过渡到CP的。行业不是距离,规模不是问题,想尽一切办法自求多福吧,政府保佑做好了事的SP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