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搜索巨头摆兵布阵 中国市场陷入“三国混战”
2009-05-05
2007-11-16 1:41:00 文/羊城晚报 出处:羊城晚报   新一代Windows Live正式发布,记者昨天获悉,搜索被作为其“七剑客”之一重磅推出,联系到之前的谷歌进军手机平台、百度杀入新闻战圈,搜索引擎几大巨头在中国已形成“三国混战”的局势。   微软:“搜索”赛跑才刚开始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微软透露其搜索引擎的结果相关度已经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索引量较去年增加了四倍,与此同时,它的新闻搜索更新速度已经提高到每15分钟一次。   “现在,一个MSN即时通讯,将拥有三个搜索入口,”微软MSN副总裁刘振宇告诉记者,在中国市场,Live搜索肯定是一个后来者,但微软的投入依然非常巨大,而且已经在北京建立一个数百人的研发团队,专注于研发中国市场的搜索业务。   刘振宇强调说,尽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目前的1.6亿网民,仅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2%,“所有在搜索引擎这条路上赛跑的人,现在才刚刚出发。”   不过,他表示,作为后来者,微软会非常虚心地吸取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实际上,近一个月来,微软在搜索上频频发力,此前不久,微软亚洲研究所专门对媒体展示了他们所研发的视频、语音等搜索技术,而微软CEO鲍尔默上周来华时,也特地捧场“方正电脑内嵌LIVE搜索等软件”的签约仪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月初微软特地任命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为互联网搜索与广告事业部首席科学家,其发力搜索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   谷歌:移动搜索后年进入主流   “我没太关注微软做什么,”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似乎不愿意与“老东家”过多纠缠,他把目标瞄准手机平台。近日,谷歌与中国移动、T-Mobile、高通、摩托罗拉等几家公司通过开放手机联盟携手开发Android平台。   这还不算,几天前谷歌又与手机上网第一门户——3G门户合作,为后者的YY搜索提供网页搜索技术支持。3G门户CEO邓裕强表示,中国市场的手机用户远远超过电脑用户,“不久,我们就会成为手机搜索的第一大提供商。”   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同样对移动搜索非常看重,在他看来,2009年它将进入主流,“随着3G的来临,网速的增加,移动搜索的高潮就会来临。”   李开复表示,借助中国移动、3G门户等合作伙伴,谷歌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搜索技术提供者。   谷歌之所以大规模进入移动搜索,其目的当然是借此撼动百度在互联网搜索领域的“霸主地位”。李开复指出,搜索引擎是一个粘度相当低的技术,“明年我们不需要盲测,也许就可以领先对手。”   百度:新闻电子商务遍地开花   上周四,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突然宣布推出财经新闻及信息服务。据了解,这一服务将综合原创信息、自动新闻和金融信息工具等特性,并覆盖基金、股票、理财等八大门类。“这是百度去年年底获得新闻牌照后,首次正式推出相关服务。”百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百度的搜索量已经成为网民需求的晴雨表。从今年的统计信息来看,网民对财经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促使了我们推出相关服务。”   他透露,2007年百度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每天响应的财经领域相关关键词搜索达上亿次。   业界专家认为,百度在占据74.5%的市场份额后,正试图利用其新闻聚合与社区互动的优势拓展新型业务,“这是继远征日本、宣布进军电子商务之后,百度又一项新举措,这家搜索引擎公司正谋求自己的‘新门户霸业’!”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