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风投开始撤离视频网站 转向非技术领域
2009-05-05
2007-8-23 15:23:00 文/梁红举 芦何秋 出处:广州日报   著名的风投公司Legend Capital的高层直言:“我们最近投资的是非技术领域,那里的价格相对合理一些。” 风投巨头们曾经在中国继YouTube流行之后出现的众多视频共享网站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希望,但是现在,它们似乎已经开始选择从这一行业撤离。 风投开始撤离视频网站   在风投撤退之即,缺少资金、版权不清、涉黄被监管的视频分享类网站面临的似乎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风投撤离   2006年10月,Google以1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整个IT业一片欢腾,纷纷进军网络视频领域,与宽频市场相关的个人视频分享类网站也从20几家激增到200多家。但ChinaVenture(投中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了pplive,银河台,优酷,土豆4家得到第二轮风险投资资金注入而勉强维持以外,大部分视频网站都已被市场淘汰或者面临被淘汰的危机。“广告费一个月才1000多元,可是光租服务器一个月就要600元……WEB2.0视频分享的网站,还有未来吗?”这是一个分享类视频网站的创始人告诉记者的原话。   大部分的小公司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除非它们可以走出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或者与中国其他的网络公司合并。爆米花网副总裁李龙祥则叹息:“将有90%的淘汰率,真是残酷!”   BDA中国的首席分析师刘兵说:“如果视频共享网站凭借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去发展,我认为它们没有什么‘钱途’。”   盈利艰难   Google收购YouTube时,很多人错以为这就是视频网站的价值,所以都一头扎了进来。不过直到今年4月,Google再以更加惊人的31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厂商DoubleClick之后,大多数人幡然悔悟。   “在收购了YouTube和DoubleClick之后,结合自身的搜索优势,Google已经完成了其网络广告领域的布局。这让国内众多模仿 YouTube的视频网站感到很失望,因为它们已经没有能力和足够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DoubleClick。”视频网站顶网创始人翟健新认为。   与YouTube相比,中国的视频共享网站如土豆网和Yoqoo等发掘的中国在线市场还只是沧海一粟而已,同时它们还面临着存货太多与广告收入太低的问题。分析师们预计,中国现有的400到500个在线视频公司中有90%都会在努力将流量变成收入的过程中失败而消亡。 “对于依靠流量制胜的互联网企业,广告是其赢利的唯一机会。”翟健新表示。   十字路口   “还有能吸引受众的内容。”红杉资本投资的在线视频公司悠视网的首席执行官李竹说:“中国用户制作的内容型在线服务业现在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告一直掌控着互联网的命脉,而内容又是互联网的生命。”互联网专家刘海涛认为,作为视频网站主体的视频内容,绝大多数都没有版权,这让这些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存在极大的变数,而同质化的竞争将让这些网站难以维系。   李竹更强调,越来越多的网络涉黄事件也将视频分享类网站推倒了必须严厉监管的潮头,但过分严厉的监管会制约中国网络用户制作内容服务的发展。   虽然有些视频网站希望能够与无线服务公司展开合作,但是分析师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无线传输速度还太慢,无法满足视频共享网站的需求。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的3G服务何时才能正式推出还是个未知数。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