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部委联合发“禁氟令” 含氟家电大限将至 |
2009-05-05 |
|
2007-6-22 15:07:00 文/it.com综合消息 出处:IT.com.cn(IT世界网) 五部委联合发文
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日前联合下发公告,自9月1日起,家电市场禁止销售以氯氟烃(CFCs)物质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
公告要求,自7月1日起,任何企业不得生产以氯氟烃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不得在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氯氟烃作为清洗剂。
自9月1日起,任何企业(包括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和零售商在内的所有流通企业)不得销售以氯氟烃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禁止进口、出口以氯氟烃物质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和以氯氟烃为制冷工质的家用电器产品用压缩机。
空调不在禁令中
据悉,"禁氟令"禁止销售有氟冰箱、冷柜等家电产品,但空调并不包括在内。本次“禁氟令”适用的家用电器产品是指包括家用电冰箱、冷柜、家用制冰机、家用冰激凌机、冷饮机、冷热饮水机、电饭锅、电热水器等产品,却并不涉及空调。目前,空调因对臭氧层破坏程度相对较低,暂时还没有排定禁氟时间表。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冰箱无氟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空调无氟化的进程,但是,空调的无氟化至今尚无明确时间表。
业内人士称,中国空调无氟化难度较大。据悉,在发达国家,空调大多采用以R410A为主的新制冷媒,这种新冷媒为臭氧层破坏率为零,温室效应指数较低。但是,在中国空调市场上,有氟空调仍是主流。在几年前,国内一些空调企业如科龙、春兰等纷纷开始了无氟空调的研发,但是无氟空调在市场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窘境。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只在出口到发达国家的空调中使用新冷媒。
据分析,使用新冷媒的无氟空调在国内发展无力主要是因为,首先,新冷媒价格昂贵,与传统冷媒相比,价格高出两三倍,且新冷媒专利掌握在少数外国企业手中;其次,新冷媒对空调系统设计要求较高,生产企业需对制造工艺加以改造,加大制造成本;再次,消费者对空调无氟的环保意识不强,市场宣传不够。
有氟冰箱将成历史
有氟冰箱在报废品处理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氟利昂,这些被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会分解产生氯离子,从而破坏大气臭氧层。禁氟令将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状况。
有关调查显示,禁氟令大限并没有对国内一线冰箱品牌的销售产生影响。市场人士表示,对于知名企业来说,在几年前就全面实现了全无氟生产,因此禁氟令对大品牌的影响甚微。
据悉,国内主要的冰箱企业如海尔、科龙、美菱等,为了适应国际市场,早在2000年就已基本完成了从有氟冰箱到无氟冰箱的过渡。
此外,禁氟令对家电卖场影响也不大。家电卖场并没有刻意做无氟冰箱的宣传,且在整个家电卖场已经难以找到在售的有氟冰箱。多数大型家电卖场已经实现了无氟冰箱的销售。
禁氟令对区域性的小品牌影响较大。据悉,前几年,江浙一带曾迎来一股冰箱投资热,购置最简单的冰箱生产设备只需两三百万元,旺销一两年就可收回成本,且土地、厂房又在升值,投资冰箱被认为是“稳赚”的买卖。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活跃在浙江、江苏一带的小冰箱厂,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仍在使用含氟的制冷剂与发泡剂,禁氟令无疑将给这些小工厂带来压力。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曾对此表示:“对于未改造企业,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这些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改造生产线;二是到期改造不好的,我们就直接关厂了。如果监管严格、全面,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小冰箱企业会在2007年被迫停产。”
这一系列的变化显示,有氟冰箱,很快将成为历史。
消费者要谨慎
去年上半年家电卖场内就已经难觅“含氟”冰箱的身影,目前销售的冰箱基本为厂家新推出的产品,冰箱的性能、外观等方面都大大提高。
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冰箱时也会关心冰箱是否“无氟”,但是真正了解“无氟”冰箱准确概念的消费者并不多。家电专家陆刃波提醒消费者,“无氟冰箱”需要制冷剂与发泡剂都是无氟的,仅仅制冷剂“无氟”的冰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氟”冰箱。因此,不能排除市场上仍有部分库存发泡剂含氟冰箱以低价促销等形式清货,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冰箱时要认准品牌、谨慎挑选。
关于冰箱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29,200,000篇。19世纪中期,“冰箱”这个词才进入了美国语言,在那之前,冰只是刚刚开始影响美国普通市民的饮食。随着城市的发展冰的买卖也逐渐发展起来。它渐渐地被旅馆、酒馆、医院以及被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内战(1861-1865)之后,冰被用于冷藏货车,同时也进入了民用。 到1880年以前, 已经有半数在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销售的冰, 三分之一在波士顿和芝加哥销售的冰箱开始进入家庭使用,因为一种新的家庭设备——冰箱——即现代冰箱的前身,被发明了。现在同类产品还有冰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