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强制实施面临难产 |
2009-05-05 |
|
2007-6-5 9:06:00 文/银刀 出处:新浪 知情人士透露,一场有关备受关注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协调会于该日举行,而该次会议的背景是,去年出台的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国家标准8月1日将强制实行,但目前几乎还没有一个融合了清华、交大方案的芯片出来,也没有相关国标设备可测试,这让广电系统数百家网络传输公司、数十家彩电厂商都将受到影响。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实施几于难产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广电领域的标准,牵涉到广电运营商、广电设备商、彩电厂商,甚至要用车载电视的汽车业。整个数字电视市场号称涉及上万亿元的产业链。
知情人士透露,6月4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召集几个部委相关人士共同召开会议,会议主要是为了协调几个部委在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方面的策略。
据悉,尤其是在地面数字电视方面,事情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地步。去年,国标委公布,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是,迄今为止,既没有融合清华、上海交大两个方案的新国标芯片出来,也没有见到符合国标方案的设备可供测试。
“不知道8月1日该标准怎么强制实施?”一位业内重要人士如比表示?
融合芯片至今未推出
知情人士表示,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芯片。按照国标委公布的标准,新的国家标准融合清华、上海交大两个方案,“以前两个标准无论是芯片还是设备都齐全,但是,有了融合两个方案的新国家标准后,中间没有公司来做新国标所需要的这种融合设备,迄今一个融合两个方案的芯片都没有,大家都在等着”。
而对于此事的后果,相关人士表示,不光是整个产业链的巨额研发投入迟迟不能得到回报,号称几千亿的数字电视机无法推广,而且,由于各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仍未大规模启动,如果地面传输标准不实施,“数字奥运”战略将难以推行。
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实施进度为何如此难,相关人士表示,关键是操作的技术复杂度大增,对广电总局这个运营商来说也很复杂,有些地方广电选单载波的方案,有些地方则选多载波的方案,广电总局都不知道怎么做频率规划了。就像全国铁路,有些地方是窄轨铁路,此前国家数字电视标准迟迟未能出台,因此各大城市在此之前已经纷纷各自为政,目前国内是包括欧洲标准DVB-T、清华标准、上海交大标准三大标准共存的局面。国家标准的出台原指望结束这种局面,但新国标是融合了两个方案,却没有企业愿做融合两个方案的芯片。
反思融合方案
有业内专家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首先是要反思这个融合方案。
一家芯片厂商的高层人士表示,地面数字电视融合方案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就像汽车和柴油发动机各有优缺点,把他们融合成混合动力发动机从理论上来说是好的,但现实是混合动力发动机在市场上反响极差,不符合实际。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融合了两个标准在一起,并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赞成的人认为其解决了清华、上海交大等几大方案之争,成本只增加了5%-10%;反对的人认为整个产业链成本增加了30%-40%。这个争论到现在也没有结论。
其同时称,这个标准的出炉过程本身有问题。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的国家数字电视标准工作组融合出来的并不是一个真正实用的方案,技术实现困难,产业成本增加,融合各方至今还在较劲,互不相让。而对于这么复杂的融合标准,被迫接受的国家广电总局这种情况下难以协调各方尽快推出融合芯片。
关于数字电视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7,110,000篇。简而言之,数字电视就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字节,如此大的数据流的传递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拟电视的先天不足。同时还由于数字电视可以允许几种制式信号的同时存在,每个数字频道下又可分为几个子频道,从而既可以用一个大数据流--每秒19.39兆字节,也可将其分为几个分流,例如4个,每个的速度就是每秒4.85兆字节,这样虽然图像的清晰度要大打折扣,却可大大增加信息的种类,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在转播一场体育比赛时,观众需要高清晰度的图像,电视台就应采用每秒19.39兆字节的传播;而在进行新闻广播时,观众注意的是新闻内容而不是播音员的形象,所以没必要采用那么高的清晰度,这时只需每秒3兆字节的速度就可以了,剩下16.39兆字节可用来传输别的内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