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欧洲强征机顶盒专利费 中国家电企业再遇阻
2009-05-05
2007-1-20 10:02:00 文/覃羿彬 实习生成烁 出处:南方都市报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披露已统计的美国ATSC专利费每台电视超10美元后,有企业人士透露,国内部分企业与ATSC专利权人的一对一谈判已然展开,有信心与非敌意专利权人达成双赢协议。与此同时,欧洲DVB-T联盟也在成立中,其专利费征收对象扩大到中国日渐蓬勃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产业。   ATSC“1对1”谈判展开   长虹知识产权负责人透露,长虹已经接待了部分ATSC专利权人方,双方都在相互试探,长虹亦因此处于谈判缄默期。“我们了解到国内不少黑电企业都已经开始对ATSC权利人方的接触和谈判,但各自的进展不一。”   这种一对一谈判,令企业可以在对商业利益保密的情况下,视乎自身情况,与权利人方达成更灵活的付费协议,但最终结果公众很可能永远难以知悉。“从我们接触的情况看,大部分权利人方的态度都很通情达理,因为他们的专利就像商品,如果中国的电视出口产业集体受挫,那他们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卖主。”该长虹人士说,“所以大多数专利权人方希望与中方企业达成双赢协议。”   这意味着国内黑电企业有希望把每台电视的专利费控制在10美元以下。此前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大部分中国黑电企业的心理底线是每台电视5美元。但该长虹人士反驳称,液晶电视的利润正不断下滑,为谈判设下底线的愿望不现实。“再考虑到仍然有部分敌意权利人方持强硬立场,专利费结果仍然难测。”   尽管该负责人不愿明确哪些权利人方态度强硬,但业界认为与手握大量数字电视专利的日本企业的谈判将最为艰巨。   中国企业拒绝无效专利   而对于不愿妥协的企业,特别是对于将各自无用专利进行打包授权的ATSC众多成员,中方企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坐视不理。“这种打包式授权也是有谈判余地的,并非如外界所言只能乖乖交钱。”有企业人士说。“购买专利授权跟购买其他商品并无本质区别,无效专利我们肯定不愿意购买。”   而在企业的各自谈判以外,有消息指中国13家彩电企业联合发起的专利池公司,也将在下月与ATSC权利人方启动集体谈判。作为该专利池联合公司发起人之一的长虹声称:“这可以理解为一次集体表态。”业界认为,专利池联合公司此前迟迟没有作出实际举动,也难以与外国权利人方实现专利互换以抵消专利费,其主导的集体谈判能有多大效果,还需事实说明。   欧洲DVB-T专利联盟杀到   在ATSC专利费漫长的谈判陆续展开的同时,欧洲的DVB-T专利征收联盟也进入了中方企业的视野。据了解,作为欧洲现行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VB-T所挂靠的DVB项目组拥有严密的知识产权体系,其成员可通过该平台对全球范围内的DVB-T技术应用侵权行为进行追究。   有中方黑电企业人士称,尽管对DVB-T项目组的专利征收动向亦高度关注,但相关专利对数字电视机顶盒行业的影响会更大。据悉,去年我国生产的机顶盒有近70%出口到国外,其中主要是应用DVB-S和DVB-T标准的产品,相关产品销售量已超过1000万台。涉及的企业除了家电业界的海尔、创维、海信、TCL、长虹、康佳等企业,还包括清华同方、浪潮、华为、天柏、九洲、浙江大华等不同类型的设备商。   有声音指出,此前数字电视的发展一直不够迅速,令DVB项目组未念及专利费事宜,但随着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尘埃落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迅速发展,拥有该领域核心技术专利的欧盟企业对机顶盒产业关注程度显著提升。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