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玉门经济转型探索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50年前铁人王进喜的这句豪言壮语激励着中国老一辈石油人舍命忘我地找油、采油,铁人故乡玉门的百姓们不曾想到,几十年后这种黑色的液体也会有采干用尽的一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3月6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甘肃省玉门市因为石油资源濒于枯竭被确定为44个城市之一。而这时距1939年玉门老君庙旁中国第一口油井出油正好70年。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开采之后,玉门油田正在走向采油的尽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7月,CCIN记者借玉门市召开经济转型研讨会之机,走访了这座位于大西北的内陆石油城市,目睹了它在绝境中挣扎、求索的艰难历程。 废墟上的摇篮 昔日因油而建、因油而荣的玉门市,正在遭受着油竭之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7月30日下午5点,玉门市旧市区。位于市政中心的黑色铁人塑像在晚霞中依然雄伟,但他脚下的城市却格外冷清。走在城区主干道上,CCIN记者只能看到寥寥的留守居民。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小商铺、发廊、饭店多数已经关张,尚在营业的门面前也只零星地坐着几个留守居民。一栋栋并不算旧的居民住宅早已人去楼空,小区前一行行整齐列队的白杨树因为过久无人料理已经枯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老城内只有两条公交线路!”市区一位留守老人说,因为人太少,公交车都是招手即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往常这个时间那儿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老人指着祁连宾馆旁大门紧锁的文化宫告诉CCIN记者,以前连酒泉市的人都驱车80多千米到这里找乐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同于今日的落寞,历史上的玉门可谓功勋卓著。一个被中国石油界广为传颂的说法是,玉门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石油长子”、“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数十年来,玉门先后向克拉玛依、大庆、胜利等20多个油田和上海、兰州等炼油厂以及北京、西安石油学院等兄弟单位输送石油人才近12万名,支援各类石油设备4000多台(套)。玉门市市长雒兴明在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说:“玉门在历史上担负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科学研究院和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三大四出’的重任。”然而随着玉门油田的枯竭、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的工业重心向外转移,这座石油老城正在变成“废墟上的摇篮”。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地经济对油田的过度依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8年,玉门市从玉门镇迁入78千米开外的老君庙油矿区,逐油建城。围绕为油田服务的宗旨,玉门市建立了“局市合一”的管理体制:石油管理局管理油田的生产生活,市政府管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市政体制如此,经济体系也是如此。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雒市长说,玉门市的百货公司、烟酒公司、食品公司、化工厂、水泥厂、养殖场等大多都是依托油田而建,这个经济体系直接解决了当地3万余人的就业问题,当时玉门市的居民城市化率达70%,远远高于周边城市。一项数据显示,2002年玉门市工业总产值74.62亿元,其中,玉门油田分公司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当地石油资源的逐步枯竭,玉门工业重心开始向外迁移。先后有2.5万名油田职工及其家属近6万人迁往吐哈油田或酒泉市等地。油田生活区开始迁走的2002年前后,玉门市围绕油田服务的53家地方支柱企业陆续亏损、破产,导致玉门市区70%的人员下岗。2003年,玉门油田“下山工程”正式实施,玉门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万人锐减至3万人。与此同时,4000余名大专学历以上人才流失,个体工商户也陆续歇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000多个体工商户一两年间不翼而飞,2003年直接流失税收3000多万元,占当时年财政收入的1/4强。”雒市长说,“油田职工的分流及搬迁,造成城市人口大规模减少,经济总量陡然降低,依赖石油企业运行的地方经济体系和财税体系受到严重冲击。”怎么办?往哪发展?成了摆在玉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最大难题。 绝境打出转型牌 在全国118个资源型城市中,以搬迁这种方式实施转型,玉门是第一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雒市长说。石油资源的衰竭惊醒了玉门人,石油人急了,玉门市急了,企业和地方开始各寻出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3年,玉门市开始实施市政府驻地迁址工程,时隔45年之后又把家搬回了玉门镇。“玉门市的迁址,直接原因是石油开采濒于枯竭,但深层次的原因也不少。”雒市长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门市的地理位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玉门老市区地处山坡,平均海拔2500米,居民出行都需汽车代步,交通成本高。老址远离所辖乡镇及交通主干线,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行政管理费用大、成本高,难以发挥对全市经济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但市区迁址也意味着玉门市之前依附的工业体系不复存在,必须建立新的工业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展风力发电,成为玉门市工业转型打出的第一张牌。“玉门市位于祁连山脉之间,有着‘两山夹一谷’的地理优势,境内可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蕴藏量达2000万千瓦以上,易于大规模开发。”据玉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虎介绍,1996年甘肃省第一座试验风电场——洁源风电场开工建设,并于次年成功并网发电。2005年又引进外资建立了大唐低窝铺风电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玉门戈壁荒漠上已耸立风机335座,装机总容量达31万千瓦,累计发电约9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创利税1亿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风电之外,玉门市也在尝试着发展其他工业,水电是重点开发的项目之一。截至2008年底,玉门市在境内昌马总干渠上建成阶梯小水电站20座,装机容量11.26万千瓦,解决了6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雒市长介绍,为了避免重蹈资源型城市“因油而兴、因油而衰”的覆辙,摆脱石油资源枯竭后地方工业严重衰退的宿命,玉门正在努力突破以前石油工业一枝独秀的旧模式,建立多业并举的地方工业新体系。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玉门在做大做强石化产业的同时,将继续发展壮大以风电水电、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冶炼、建筑建材为主导的接续工业产业。同时以玉门拓璞公司、绿峰酒花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正在带动玉门成为全国重要的啤酒原料基地,其中啤酒花年产量达2万多吨,占全国的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绝境中的转型给玉门带来了活力和效益。通过转型,玉门市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不足1.2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53亿元。 化工仍将担大任? 虽然风电、农产品深加工等工业体系的建立使玉门实现了15%的年财政收入增长,但雒市长仍不愿放弃石油化工这个曾经的支柱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要继续改造和扩大传统的石化产业,依托玉门油田的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在稳定油田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争取实施石油炼化扩容,石油商业储备库、煤化工等重点项目,力争石油炼化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据雒市长的讲述,经过重组和技术改造,玉门炼化、同福化工等企业的规模已经扩大,传统的石化产业正逐渐呈现新的生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石化扩容、煤化工等项目能够上马,玉门市将实现35%的财政收入年增长。”雒市长说。 tujian.org
“玉门炼化总厂基础设施配套好,建成的原油和成品油管道与西油东输主管道相连,具备大规模扩炼的优势和条件。”据韩虎介绍,玉门炼化总厂的硬件设施具备扩容的基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玉门市的这一思路,在业内也引起了关注。 tujian.org
“玉门现有的250万吨炼化能力在业内已经接近淘汰边缘,想要持续发展,扩容是必须的选择!”一位业内专家对玉门石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他指出,玉门油田自身的后备储量不足1000万吨,且开发难度逐年加大,只能靠外油输入满足扩容需要,这就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石油炼化能力扩容,煤化工也成为玉门经济发展规划中努力争取的项目。兰州航天石化工程公司总经理杜世家认为,玉门是建设煤化工基地较为理想的区域,具有发展煤化工的多重优势:一是煤炭资源有保障。玉门是兰新铁路新疆到甘肃的第一承接地,可就近优先利用新疆煤炭资源。等规划建设的嘉策铁路建成后,该市还可利用蒙古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二是水电资源充裕。玉门境内有疏勒河、小昌马河、白杨河、石油河等四条地表河流,年径流量11.4亿立方米,完全可满足煤化工产业用水。同时该市风电、水电、火电装机容量目前达68万千瓦,随着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光伏发电和煤电基地的建设发展,预计2015年全市发电量总装机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完全可供500万吨煤电化工产业年用电量15万千瓦时的用电需求。三是玉门环境容量大。地域开阔,多为未利用的戈壁荒漠,周边人口稀少,有多个区域可供建设煤化工项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也有专家指出,作为内陆降水量有限的城市,玉门地表径流水资源应适度使用。煤化工属高耗水产业,煤制甲醇每吨的耗水量为10~15吨,而年产l0万吨的二甲醚项目一天就需要8000吨水。如果发展煤化工,当地的农业和生活用水将受到很大威胁。专家建议玉门在争取炼油扩容项目的基础上发挥特种油品炼制的特长,发展下游精细化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CIN记者发稿前获悉,500万吨的国家商品油储备库项目已落户玉门,定于明年破土开工。这对于玉门的化工振兴有着怎样的帮助?我们将继续关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空了 石油资源枯竭了,曾经热闹无限的油田居民生活区的文化宫已经人去楼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转了 玉门的转型正在开启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图为玉门利用当地的另一种资源建起的风力发电设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CIN记者正在采访玉门市市长雒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位于玉门市的中国第一口油井,正是这口井开启了玉门乃至中国的石油产业。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段历史的记忆。(图片均为记者张育拍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