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建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张晓刚——三年内中国钢铁基本重组完毕
2010-03-15

  全国人大代表、鞍山钢铁集团总经理张晓刚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鞍本重组年内有望完成,他预计三年内中国钢铁工业基本重组完毕,下一步鞍钢将推动区域产业布局和国际化,三年内成为国内前三名的钢铁集团。

  鞍本重组年内会有实质性进展

  对于业界普遍关注,但其一直回避的鞍本重组问题,张晓刚昨日对本报记者详谈了进展和看法。他说,这些年,中央各部门做了很多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有做成,不过,这么多年大家的努力可能不久会有结果。“起码到明年我们再坐到一起的时候,不会再谈这个话题。”

  张晓刚感慨地说,两年前他就不回答鞍本重组相关问题了,因为没法再回答。“老是说快了,却总是没有结果。”他说,“鞍钢是央企,而本钢是地方企业,要整合到一起需要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结合,不仅是产业资源配置的问题。”

  2005年在多个部委的联合撮合下,鞍本集团挂牌成立。但是,挂牌后的鞍钢与本钢依然各自为政,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产品同质化严重。同年10月,鞍钢集团率先实现整体上市。2006年底,本钢集团亦完成了钢铁主业的整体上市。四年过去了,鞍钢本钢只是挂了一个鞍本集团的牌子,实质性重组进程并没有展开。

  三年内中国钢铁业基本重组完毕

  对于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张晓刚判断,未来三年左右时间,基本重组完毕,“这三年是中国钢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最大的阶段,重组力度会非常大,与此同时,未来三年,也应该是中国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度提高最快的阶段。”

  尽管近两年钢铁行业掀起了重组整合的高潮,其中河北钢铁整合最为典型,但产业集中度仍然不高。2009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等五大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29%,距离2011年达到45%的目标相去甚远;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钢占全国产量比例尚不到20%。与此同时,非钢协会员的中小企业粗钢产量快速增长,2009年钢产量增长24.73%,而钢协会员企业只增长了11.27%。

  鞍钢将在三年内回到前三名

  对于下一步鞍钢的扩张,张晓刚表示,鞍钢的国内规模排名已经从最初的第一位滑到第六位。“三年内回到国内前三名,这是我们的短期目标,五年进入世界前十名,这是中期目标,我相信这两个目标都会提前实现。”

  张晓刚对记者详谈了地利条件不好的鞍钢如何在产业布局上着手打造现代国际钢企的战略思路。“宝钢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我们在东北,如果把钢材运输到长三角,人家20块钱送到客户手里,你可能要花100,这本身就是差距。所以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调整思路。”

  “而且,东北、华北区域内的钢材是过剩的,所以,结构调整不仅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不仅仅要淘汰落后,也要有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与过去靠近铁矿资源不同,现在大家更趋同于靠近市场,靠近沿海,靠近交通枢纽。”他表示,寻找兼并对象和寻找发展空间要采取上述方式。

  张晓刚解释,这也是集团为何近期投资38亿建设一个冷轧钢板(莆田)项目的原因。莆田市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东临台湾,西连内陆,还可辐射东南亚及日韩等国,区位优势突出。“在发达的珠三角,鞍钢没有一席之地是不正常的。我们在那里一年有六七十万吨钢材要到战略客户手里去,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基地来服务他们。”

  谈及对东北特钢和攀钢的收购,他表示,短期内鞍钢可能会做得大一点,但后边我们会走得慢一点,来加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你要让你的弱项迅速消失,才能变得强大。通过去年制定完成的战略,加快完成区域产业布局和国际化布局,将鞍钢打造成为一个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眼下,具体步骤已经出来,在国内外布局的雏形也出来了,现在就是要按照这个战略一步步去走。”
 

     相关链接
    ·· 201
    ·· 品
    ·· 家
    ·· 地
    ·· 中
    ·· 十
    ·· 三
    ·· 久
    ·· 手
    ·· 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