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钢企海外购矿不必急拿控股权
2009-05-05
 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矿产业低迷,使目前同样压力重重的国内钢企又重燃对海外铁矿石资源的收购热情。近期鞍钢、首钢和武钢等钢铁巨头先后出手购得澳大利亚中小矿山企业的股份。但目前矿石价格狂降,澳元兑人民币也在大幅贬值,与过去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购买矿山的机会合适,但此时是否是资源收购价最底部还有很大不确定性。
  在全球铁矿石价格走势没有一个清晰方向的时候,钢企投资铁矿石企业和项目更需要有清晰目标,看准、选准。
   首先应认识到目前矿石价格还没有彻底回暖迹象,因为矿石回暖完全依赖于上游的钢铁产业需求的恢复,尤其是中国钢铁业的回暖。而2009年我国的钢材需求依然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继续影响国内钢材的出口,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也无法迅速见效。同时,考虑到下游家电、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消费和出口明显回落,钢铁业总体增长仍有限。笔者咨询多位钢铁业内人士时对方普遍认为,钢铁业在2009年难以彻底恢复,即使回暖,回升速度也有限,乐观预计是在2010年。
   因此,钢铁企业在选择投资矿山项目时,应更加关注那些2010年以后投产的矿山项目,这种项目其实并不难找。
   由于矿山项目从开发到投产需要三年左右的周期,最近几年矿石价格的疯狂,也催生了澳大利亚一些中小矿山企业的兴起,有的矿山企业刚刚拿到矿权证,初期开采资金刚刚到位就遭遇了金融危机和需求下滑,这种企业正是国内钢铁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目标,后续资金的缺乏,也将使这些中小矿山企业对战略投资者的需求更迫切,投资成本也就可以相对降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必和必拓、力拓等大型矿山巨头,中小矿山企业拥有的矿山资源品位不如前者高,比如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的矿山资源,品位在59.2%~63.4%之间,而必和必拓和力拓正在开发的矿产资源,品位在70%以上。另外,小矿山往往没有自己的铁路、港口等配套设施,如投资中西部矿山资源,投产后可能要追加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或许会更高,钢厂要事先测算好。
   事实上,比我国钢企走出去更早的日本企业的投资经验值得借鉴。
   与中国钢企相比,日本钢企对海外铁矿石依存度更高,85%的铁矿石需求都依赖海外。日本企业走出去投资矿产资源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起,当时他们向西澳提供金融支持,在当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伙伴关系,目前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日本企业重点投资了8家,参股了16家。
研究一下这些有日资背景的矿山项目可以发现,日本企业投资海外资源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不追求短期盈利,而为保证长期稳定供应。日资往往只占5%~10%股份,目的是通过参加董事会来了解铁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价格谈判时日本比其他国家的钢铁企业更了解真实的成本等内部信息,另外投资也可帮助扩大产能,避免造成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的情况。 二是日本不参与生产经营管理,避免了在当地陷入就业、劳资、土地等问题。三是日本企业往往不投资于最大铁矿企业,而是投资于其竞争对手。比如在澳大利亚,日本投资了原第三大罗布河铁矿;在巴西,日本投资了第二大的MBR铁矿,为卖方扶植竞争对手,有效防止了卖方的垄断。

  
  这些经验告诉中国钢企,达到目标的途径并不一定是拿到控股权。目前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有时候往往通过参股的形式,才更有利于避免国外繁杂的审批限制,还可以避免市场风险,毕竟作为钢铁企业,投资矿山更理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获得稳定的资源。因此一定要把资源量的供应放在首位,比如一年需要1000万吨铁矿石,就先通过占有一定股份,把1000万吨资源量锁定,矿山经营不是钢厂主业,降低和锁定原料成本才是根本。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