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冶金工业重点发展六大产业 |
2009-05-05 |
|
据宁夏自治区经济部门介绍,“十一五”期间,宁夏冶金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能源的节约,推进科技进步,推进环保治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延伸、开发。努力克服制约冶金行业经济发展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面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冶金工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 “十五”以来,宁夏冶金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能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起了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冶金工业体系,主要企业和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冶金工业形成了四个主要行业门类:以钽铌铍系列产品为主的高科技稀有金属冶炼和加工业;以铝镁为主的轻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以金属制品为主的钢铁冶炼和加工业;以铁合金、碳化硅、焦炭为主的高载能冶金炉料工业,逐步形成了以高科技稀有金属材料为先导,高载能冶金产品为主体的宁夏冶金工业体系。据称,冶金工业产品主销区外市场,“外向型”特征突出。如硅铁、金属镁、碳化硅、电解铝等。 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自治区冶金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1.91%;工业增加值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27%;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69%。主要产品产量到2010年末,青铝集团形成7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成为资产过百亿,产值过百亿,销售收入过百亿,利润达10亿元的企业,冶炼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上加宁公司和中宁铝厂产能达到90万吨,“十一五”期间,铝产能力争达到100万吨。 稀有金属规划了“十条产品链”。“十条产品链”总投资达到17.07亿元,实现销售额42.01亿元。稀有金属工业通过“十条产业链”的开发研制,创建具有高科技、全方位新材料特征的产品结构的新格局。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国际三强的地位。 铁合金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力度,加大硅系列复合合金及低铝、低钛、低碳等铁合金产品的研发力度和生产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0年,硅铁及复合合金产量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保持全国硅铁大省和内外贸生产基地的地位。 钢铁工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保持金属制品行业领先地位。其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特种钢丝绳产量达到1.5万吨。到2010年,恒力股份公司金属制品的产量达到30万吨。将建成“年产60万吨棒线制品配套改造项目”,优化产品结构及工艺路线,增加生产优质高强度硬线品种。 金属镁及镁合金工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十一五”期间,宁夏要把镁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以高纯镁为主导产品,以高性能镁合金为潜在主导产品,以变形镁材料、压铸件为新产品组成产品梯队,主导产品、潜在主导产品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在“十一五”期间分别达到50%、35%和15%,推动镁产业建立煤-焦炭-电-硅铁-煤气-金属镁-镁渣-水泥产业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大集团战略。允许新建10000上能力的金属镁及镁合金基建技改项目,大力推广以煤气代替煤,以水煤浆代替煤的清洁生产工艺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宁夏镁产业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10年,金属镁及其制品产量达到1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亿,保持全国镁合金示范基地的地位。 碳化硅工业在科技创新、新技术开发方面要有重大突破,提高制粒、制粉比例,大力开发碳化硅耐火材料及制品,加快工程陶瓷产品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到2010年,碳化硅及其制品产量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保持全国主产地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宁夏高纯铅、铅制品和高纯银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分别形成生产能力13万吨、3万吨、500吨,可实现年产值25-30亿元。将开工建设单晶硅、多晶硅等高科技项目,这些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高科技产品的水平。 据了解,宁夏自治区在“十一五”期间,将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节能降耗、产品开发、环保治理三个重点,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十一五”期间,保持金属制品、金属镁、电解铝、铁合金、碳化硅国内先进技术和装备水平,钽铌铍系列产品等新特材料产品达到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在实施项目带动方面,将实现大项目带动的跨越式发展,一是重点推进青铜峡铝业集团自备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