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刺激中国企业加速开拓海外铁矿石资源,中国跨境并购市场规模正大幅飙升。近日从中国投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机构ChinaVenture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获悉,仅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能源及矿业跨境并购案就达12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证实了Chi鄄naVenture的报告结论。在日前中钢协召开的2008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今年以来,中钢集团、中冶集团等多家冶金及矿业企业参与跨境并购均取得不俗业绩。“以资本为纽带建立的贸易关系会比较稳固,这也是我国钢铁业保障资源、解决铁矿石来源的长期战略需要,这对中国钢铁业和铁矿石市场显然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中冶:资源并购触角向更多国家延伸 矿产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几乎成为我国矿产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澳大利亚兰博特角矿业公司早在几年前就进入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海外扩张的视线,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磨合,终于在近日尘埃落定。 7月28日,兰伯特角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同意将其核心资产皮尔巴拉的铁矿项目以4亿澳元出售给中冶集团。中冶将支付兰伯特角第一笔2.4亿澳元收购款,其余将在未来60天完成,最后一笔8000万澳元将在取得项目开采和建设许可后支付。此举意味着,中冶收购澳矿跨过最后一道门槛。 至此,中冶已持有兰博特角公司25%的股份。 兰伯特角公司拥有资源储量15.6亿吨,每年生产原矿大约4500万吨,其中铁精矿产量高达1500万吨,铁品位超过60%。该公司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Karratha附近拥有磁铁矿资源,铁含量约为30%。 收购兰博特角公司并非只是中冶一家,事实上是中冶和俄罗斯钢铁企业耶弗拉兹集团联合购买的。按照协议,耶弗拉兹集团将持有该项目75%股份,中冶拥有25%股权,项目由耶弗拉兹集团负责融资,工程总承包由中冶承担。双方约定,项目所有的铁精矿产品均运往中国,中冶包销项目产出的60%,价格比国际协议价下浮10%。 实际上,在中冶的海外资源拓展战略中,其目标并不仅仅限于兰博特角公司一家。中冶的并购触角已经延伸到更多的资源丰富的国家。8月3日,记者从中冶获悉,继收购兰伯特角公司之后,中冶又在菲律宾签署了一份铁矿石开采框架协议,准备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Island)开采一座铁矿。除了投资开发铁矿,中冶集团还希望在菲律宾建设一座综合钢铁厂,投资最高可能达到100亿美元。 中钢:完成最大一桩海外铁矿石并购案 作为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大型企业,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钢)在海外资源拓展行动中更是不甘示弱。 从1988年与澳大利亚当地企业合作开发澳大利亚恰那铁矿,成为第一个参与海外矿产资源项目的中国企业起,这些年来中钢“走出去”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下来。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对中钢来说可谓是好事连连。 7月25日,中钢在澳交所发布大股东声明,称对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的持股比例达到55.57%。收购额达到13.6亿澳元,约合13.1亿美元。中钢拿下了中西部公司的控制权,这是中国钢铁企业目前为止参与的最大一桩海外铁矿石并购案。从2007年12月提出全面收购中西部公司建议至今,对中钢来说,这是一起好事多磨的海外收购案,现在总算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中钢总裁黄天文表示,中钢进入澳大利亚已有20多年,这次收购中西部公司是中钢国际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根据澳大利亚的相关法律,如果中钢获得中西部公司90%以上的股份,就需要对剩下少数股份展开强制收购。而中钢的目标是要将中西部公司100%的股份全部拿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中钢的特殊身份,即使届时国际市场没有现在的好,中钢掌握的铁矿石资源在国内销售也不成问题。中钢起码比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的优势大得多。 罗冰生显然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我国去年进口铁矿石3.8亿吨,而中国企业自己能控制的进口铁矿石只有520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3%,而日本这一比例是60%。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阿塞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