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国内外大环境的进一步紧缩,一度引领温州经济的温州低压电气行业也开始面临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单独企业能做到的,而是需要企业、行业、政府的共同努力
2008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亲临温州正泰集团高科技园视察。仅仅四天之前的2008年7月2日,国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带领商务部调研组到温州另一家著名低压电气企业——德力西集团考察。
短短几天之内,两位中央高层连续对温州大型低压电气企业进行视察,一方面可见决策层对于温州低压电气行业的重视度颇高;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高层决策者频繁对包括温州在内的省市调研,也预示着决策者对这些重点行业和企业发展困境的担忧。
作为赫赫有名的“温州模式”发源地,温州的低压电气行业正普遍遭遇着来自国际市场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发展步履维艰。这些一度引领温州奇迹、以灵活敢闯闻名的低压电气企业该如何迎接挑战?
柳市传奇
温州可谓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早萌芽的地方,而柳市又是温州民营经济的萌芽之地。
初到柳市,很多人对这个地方的名字很感兴趣。柳市名字叫“市”,却并不是市,而只是温州乐清下属的一个镇。
正是这里生动地记录了温州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风云激荡。作为“温州模式”最早的发源地,柳市以其雄厚的工业电器生产、研发能力,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这里冒出的私营电器商被当作“投机倒把”的重点打击对象。改革开放后,政策环境逐渐宽松,数量更多的小电器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到1981年,柳市生产低压电器的家庭式小厂就已达到300家,而整个温州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低压电气推销员达数十万之多。
截止到2008年初,在以柳市为中心,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2000多家上规模工业电器企业,数千家加工点企业,从业人员近二十万人,其中企业集团70多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有11家,4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如今,每天都有大批量的柳市工业电器产品发往全国各地,成为长江三峡工程、国家电网、卫星发射等几十个国家重点工程的配套产品。这里还涌现出了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长城电器等一大批工业电器巨头。
目前,柳市工业电器市场份额已超过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达到60%以上,产品也早已走出国门。2007年,柳市电器产品出口额达到了近50亿元人民币,用户遍布东南亚、中东、美洲和欧洲。
“整个温州的电器企业去年销售额大约570多个亿,产品主要是电工电器,比如一些配件和元器件,从低压、高压到成套都有,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我们的品种非常齐全,在工业电器行业里,温州绝对是全国第一。”温州市电气协会秘书长胡里本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曾经,温州电气企业的主要产品就是低压电气,而现在整个行业已经完成从低压向高压的转变,市场也从国内转向了国外。
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都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温州工业电器”已成功树立了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目前,温州电器行业中已经有中国驰名商标25个、中国名牌产品13个、国家免检产品31个。正泰和德力西两家还成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
“温州低压电气行业的产品一步步进化、品牌一步步提升、产量一步步增加,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最早我们国家农网和城网改造,到前几年我们国家电力供应紧张,国家大力投资发电厂建设,都为温州低压电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我们温州的企业最擅长的就是抢机遇。”谈到温州低压电气行业的发展原因,胡里本告诉《法人》记者。
行业困境
2007年以来,国内CPI指数不断高升,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国内制造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温州工业电器企业也不例外。
以金属铜为例,作为工业电器产品主要原料之一,铜的价格已经从2006年下半年约1.8万元/吨,上涨到目前约7万元/吨。
“再加上低价销售的竞争,因为我们这里电器企业是高度集中的,产品类同率很高,很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造成低价竞争的现象,使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胡里本告诉《法人》记者,很多企业利润没有了、应收款收不回来,要付的却必须付,尤其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生存压力巨大。
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温州工业电器行业利润率一般水平只有1%至5%。而在2000年前后,这一利润空间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