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27—28日,香港经贸考察团调研广东清远,有意在清远建立产业转移园。“顺利的话,一年到两年内,我们将投资50亿到100亿,把2000多家港资企业从东莞、深圳、广州、中山集体转移到清远。”香港中小企业商会第一副会长宗爱君考察后发表如是言论。目前,该商会共有2000多个会员,九成以上在珠三角,分布于东莞、深圳、广州、中山等地,基本囊括了珠三角需要转移的所有中小港资。倘若这一计划落实,这将意味着莞深穗等地将被削弱一股经济力量。
港资企业大迁移只是广东制造业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而已。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就有一批粤企闻到了经营压力剧增的气味后开始另择新居。劳动力供应不足、劳动力成本增加、物流成本增加、土地价格及厂房租金上涨等综合因素导致不少生产企业有了搬迁的想法。
广东的照明企业遇到同样的问题。广东乃中国照明产业大省,占据了全国近八成的生产比重。东莞、深圳、佛山、中山和广州聚集了至少6000家照明企业,每年贡献的行业产值超过1000个亿(含出口)。他们现在的处境是:生产规模想扩张却遭遇土地价格居高不下;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利润锐减;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灯饰消费低迷等等。因此,企业不得不为下一步的去向作打算。
对于如何应对珠三角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课题,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7.9%的企业认为将工厂搬迁至广东省内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11.1%的企业认为搬迁至国内中西部地区如湖南、江西、贵州等地;14.2%的企业认为搬迁至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等;59.3%的企业认为采取自动化设备,以降低人力成本;30.9%的企业认为将劳动密集型工序外包给其他企业;58%的企业认为将业务转型升级,增加产品价值;20.45的企业无奈地选择关闭工厂。迄今为止,已经有一批广东照明企业在山东、重庆、江西、四川等地圈地建厂,一方面扩大产能加快物流速度,另一方面则减缓企业在粤工厂的压力。
照此下去,广东照明企业也将面临着几条战略出路的选择:一是通过现代化、自动化手段对企业进行升级;二是搬迁至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省市继续建厂;三是企业进行业务转型;四是生意难以为继而关厂倒闭。这对照明产业集散地的当地政府来说,无疑也将面临一次产业升级的政策大考验。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广东照明企业,此时此刻,非常期望能听到有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声音,看到产业扶持的新举措和信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