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亿元胜出德比战中联重科坐二望一 |
2009-05-05 |
|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终于在工程机械领域再获突破。
“收购意大利CIFA完成后,全球混凝土机械企业,中联就是坐二望一。”长沙喜来登大酒店茶座里,记者对面的中联重科(爱股,行情,资讯)(000157.SZ)董事长兼CEO詹纯新言语中充满兴奋和期待。
53岁的詹纯新起身感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作为中国制造最有前景的板块之一,如果不积极走出国门,就会重演白色家电恶性竞争的悲剧。”
6月24日晚,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以中联重科为首的国际团队收购意大利CIFA.s.p.a公司(下称“CIFA”)——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企业——100%股权,收购价格为2.71亿欧元。
依其公告,中联重科实际动用16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控制了一个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的欧美高端品牌(中国混凝土机械收入计算包含汽车底盘,按欧美算法为31亿)。
“意大利的法律层面,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已经请了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在备案,政府收到备案后,一个月内没有反对,就是通过了。”中联重科董秘李健达告诉记者。
“我们所有的对外投资,加起来都比不上中联收购CIFA的这一笔投资,至于结果怎么样,不好评价。”6月17日,与中联重科同为业内翘楚的三一重工(爱股,行情,资讯)(600031.SH)总裁向文波回答记者说。
“这次中联重科的海外收购,与前几年TCL收购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以及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的失败案例有很大不同。”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亚辉评价,“因为它发生在中国具有全球相对优势的工程机械行业,买下的企业CIFA虽然负债偏高,但是品牌领先盈利不差,所以收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甚至可以类比于联想收购IBM,虽然影响没有那么大,但对于业绩的提升,效果将更明显。”
一、两轮竞标历时半年
“这真是个马拉松,我们经常一天几个会,有次深夜在公司开跨国电话会,我都坚持不住了,碍于老外在场,只好偷偷躲到洗手间靠在墙上打了个盹。”詹纯新回忆起谈判过程的艰辛。
事情缘起于大半年前,2007年10月,当时CIFA的大股东Magenta基金决定出售CIFA股权。按照其入主CIFA时和两个家族的约定,再次出让公司股权时,三者必须一起全身而退。
就在CIFA公布出让股权的第一时间,中联重科通过美国金融界朋友得知这一信息。詹纯新的第一反应是“可以买下来。”
随后,中联重科与大股东湖南省国资委、弘毅投资(联想旗下公司)达成一致意见“收购”。于是,高盛、毕马威、美国盛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场,中联重科正式进军意大利。
第一轮竞标开始了,共有俄罗斯、印度(塔塔集团)、西班牙、芬兰、意大利、中国等多国买家现身。中国参与竞争的企业是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潍柴控股集团这三家机械制造业巨头。
“亦敌亦友”的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同在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同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混凝土机械同是两家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并且分居全国前两位,
齐鲁证券研究员孙绍冰介绍,目前,国内混凝土机械基本为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垄断,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0%,由于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行业竞争格局比较稳定。
“2005年,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的销售收入曾经是中联重科的2-3倍,但在2007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机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4亿和35亿,这一比值已经下降到1.5倍左右。”招商证券研究员刘荣告诉记者。
而这一次,为折桂CIFA,中联和三一正式交火意大利米兰,如同米兰城的两支著名足球俱乐部——AC米兰和国际米兰一般,上演延续数年的同城德比大战。
2008年2月,第一轮,中联重科的报价是企业价值5.38亿欧元(并非收购价格)。与之相比,三一重工这一轮两次报价,先低后高。
“我们按照海外投资的程序,在国家发改委率先拿到了批文,这就是通往意大利的路条。”詹纯新实话实说。
不知为何,第一轮期间,三一重工两赴意大利,但并未申请发改委的批文。
第二轮,余下三一、中联和一支来自西班牙的基金交相厮杀,而真正的CIFA未来东家实际将在三一和中联之间产生。其间,CIFA的人士忙不迭,往返穿梭位于长沙城市两端的三一和中联之间,不断询价,不停抬价。
为了避免兄弟阋墙的不良竞争爆发,在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民企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与国企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罕有地合奏出飞车传信的收购插曲。
三一首先提出以中联为主联合收购CIFA的可能、并且和盘托出双方持股接近的建议,拉锯四五个回合之后,詹纯新坚持中联持股70%,三一占有30%的方案,梁稳根谢绝接受。
2008年3月31日,第二轮竞标截止日。当日晚上8点是投标截止时点,正面战场,各自公司,三一和中联的团队正在厘定最后的报价;后方阵地,喜来登大酒店,三一还在约见中联人士,探讨联合收购的最后可能。但就在8点前几分钟,三一戏剧性放弃CIFA。
中联重科成为最后的买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