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本田厂区。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广汽集团推出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概念车,甫一亮相,就获得各方关注。
研发自主品牌,广州汽车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后又迈出新步伐。
10年前,广州汽车几乎是从“废墟”上重新起步。而如今,汽车已成为广州工业的“名片”:2007年,全市汽车产销量预计将达到80万辆,截至2007年11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含零部件)实现产值1485.74亿元,组建10年的广州汽车集团销售收入和总产值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广州,已成为中国汽车版图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极。
浴火重生的广州汽车,走出了一条“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集约型发展之路
其实,汽车曾是这座城市的心头之痛。与法国标致的合资在经历了几年的辉煌之后,从1994年开始出现亏损,到1997年法国标致最后退出的时候,广州标致债务达到29.6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广州还要不要搞汽车?广州还能不能搞汽车?
广州的决策层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坚持。经过反复权衡,最后选择了本田作为新的合作伙伴,对广州汽车业进行重组。
“没有建新厂,不铺新摊子,盘活了存量资产,卸下了近30亿元的债务包袱。”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是10年前这次重组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回忆起当年的重组,依然难掩兴奋之情:“广汽的重组确实是个杰作,正是在这精彩的重组基础上,才有广州汽车后来的发展。”
1998年5月,广州本田成立,但无论是投资还是产能规模都小得可怜:注册资金11.6亿元、首期投资22亿元,并且用的还是广州标致留下的旧厂房,这与当时汽车行业动辄投资上百亿新建生产线的情景形成太大的反差。
广本能够成功吗?
面对质疑,心里“憋着一口气”的广汽人与外方技术人员一起,硬是在9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对旧厂房的改造。1999年3月26日,广州本田自己生产的第一辆广州雅阁轿车如期下线。“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模式,使其每万台投资比当时国内同行节省了约50%,建设周期缩短了一半。
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却站起了一个全新的广州本田,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广本旋风”,产品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持续热销局面。
广本的成功让广州汽车打了个“翻身仗”,同时也吸引了东风日产、丰田等汽车巨头接踵而来。
谈起这10年的发展,广汽工业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却更愿意提及快速发展背后的“好”字:“尽管我们在全国同行中规模不是最大,但赢利能力却是最强的。”
为此做注解的是2006年国内14家主要汽车企业的经济运行指标,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10个子指标中,广汽总共有7项指标高居全行业第一。广州丰田和广州本田的单车能耗不但远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值,而且达到了世界水平。
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引领广州产业结构成功转型
广州自古就是商贸重地,但工业基础薄弱,曾经叫得响的也都是冰箱、彩电、洗发水之类的轻工家电产品,缺少拿得出手的“大家伙”。汽车产业的崛起,让广州工业终于有了自己的顶梁柱。
2006年,汽车产业的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6%,一举成为广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随着本田、日产、丰田集聚广州,一个有上千家零配件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集群迅速形成,并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加速发展,促使广州产业结构成功实现适度重型化的转型。
“没有汽车,就没有广州经济的今天。”有着“汽车市长”之称的张广宁对广州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到2010年,广州汽车产业的产能将达到130万辆,销售收入有望达到3000亿元。将来,广州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主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