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倒闭已不是新鲜事珠三角产业萧条
2009-05-05
珠三角的经营环境,就如同一张越来越紧的网,大量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增加、劳工短缺、出口贸易受汇率影响以及产业转型的压力   “你也不用再费心寻找采访对象了。我、以及我的几个朋友,都是。”   当记者联系到珠三角一位企业界朋友,请他协助了解该地区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状况的时候,电话里直截了当地传来这样的声音。   岁末年初,一则关于东莞数千家鞋厂竞相倒闭的新闻,引发了公众对广东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困境的关注。一时间,“洗牌论”、“寒流论”四起。   经过记者的实地调查,这场源于东莞制鞋业的“关门”风波,其实远不仅限于鞋厂,其他相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加工、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也或多或少受到波及,倒闭、停产、转型的不在少数。深圳、广州、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多个经济发达地区,也都呈现出同样的状况。   除了加工型企业之外,一些身在商场的生意人,也最先感受到了这个冬天的寒意。在那些依托发达加工企业从事贸易生意的批发市场,如佛山南海的茶叶市场、广州新塘的牛仔产业基地以及东莞厚街的鞋类制造中心,也都遭遇了同样的业务滑坡,“有的生意几乎比往常下降了25%”。   产业萧条,已经成为整个珠三角所面临的共性隐忧。   倒闭已不是新鲜事   “倒闭、关门这样的事,在珠三角不新鲜,几乎天天都有发生。”   1月3日晚上11点钟,刚刚陪完客户的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公司的经理李先生接受了《新世纪周刊》的采访:“小霸王现在经历的风风雨雨,足够写上几本书的了。一个知名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中小企业呢。”   依靠订单生存的弱势模式,使得珠三角地区大量的代工企业失去了抵抗风险的能力,订单的稳定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比如某个业内著名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在经营最鼎盛的时候,拥有近千名生产员工,前几年作为文曲星词典和裕兴复读机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厂时,仅这两家企业就足足生产了200多万台机器。但现在这家企业倒闭后,老板到了一家路灯制造企业干起了销售经理。   “这样的企业,也说倒就倒了。”李经理说,“这家企业并不是没有寻求过自我发展的路子,也尝试过开创自己的品牌,但没有成功,只好单纯依靠代加工来维持企业经营,后来也终于撑不下去了。”   与外界纷纷扬扬的关注和担忧相比,广东珠三角的企业界人士,对于此次的大规模工厂倒闭现象,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慌乱。   “在这么多的企业倒闭事件中,真正经营不下去的还只是那些很小型的工厂。珠三角这里,踏踏实实做企业的,只要有了稳定的产品线和客户资源,一般不至于沦落到破产倒闭的地步。但那些根基未稳、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日子就相对难过一些。”中山市真力电子有限公司经理李锐说。   相比于中西部省份,经济发达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拥有更多的人才、资金和生产资源,足以应对此次的经济结构调整。而此前珠三角地区存在已久的经济弊端,也可以通过此次调整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深圳KW(经采访对象要求,此处为化名)你知道吧,这个企业其实都破产倒闭了好几回了,但倒闭一次,老板就再换个地方开工厂,反反复复好几次,原来欠的债务也就不用偿还了,倒闭一次老板发一次财。他有黑道背景,也没人敢和他要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广东对危机的承受力还是比较强的,像万信、硕科等很多企业都是工厂破产,老板赚钱。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还要卷土重来。”   经营企业变得困难   “经营企业似乎越来越难。现在政府税收太多,用工成本也大大提高,还经常招不到人手。企业两头受气,也就只有放弃生产这一条路可走了。”按照李锐随手举出的数字,2004年公司初步估算的经营利润,每个股东可以获得大概180万元的盈利分红,但算完账后发现这180万里面起码有120万交给了税务局,留给股东的只有区区几十万元。   在珠三角,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往往采取低成本、低利润的订单式来料加工模式,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一旦丧失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面临的就不单单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的危机。此前,这类企业还多少可以获得一些税收上的扶持政策,同时在低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健康地生存下来。而现在,随着税收体制的健全和国家的某些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的实施,珠三角的中小企业的各项生产成本,都已经远远高于内地企业。   从2007年中期开始,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主们就逐渐感觉到,生产经营的压力在增大。此前的“劳工荒”还可以通过增加工人工资来缓和,而像政府税负沉重、运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出口业务受困贸易壁垒等诸多因素,则共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形成较大压力。   “劳动力成本就先不提了,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哪一项不是水涨船高?就算这些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