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秋,龙江,黑土地。欢快的大型机械在田野间穿梭,为农民播撒丰收的希望。
今年粮食收获刚刚结束,全省各地的干部群众便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秋整地的工作中。
省级财政拨出75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今年秋季深松整地补助,一亩经过深松整地的地块可得补助2.5元。对秋整地进行专项补助,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均尚属首次,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农民进行深松整地的积极性。加之天气晴好有利于整地,全省秋整地特别是深松整地进展顺利。
截止11月初,全省(含农垦)共完成秋整地面积11014.1万亩,其中深松整地4810.4万亩,水田整地2500.7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0.68%、30.39%和25%;农村秋整地面积7406.3万亩,其中深松整地面积3945万亩,水田整地面积1000.7万亩,分别超过计划23.4%、31.5%和27.7%。深松整地规模、质量超过历年,为明年的春季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松整地,撬动的是犁底层,改变的是生产习惯,挖掘的是农民主动性,促进的是增产增收,保证的是粮食安全。
农机作业合作社优势凸显
全省最早的农机作业合作社成立于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七星峰脚下的佳木斯市桦南县金沙乡红丰村,上世纪90年代,该村农民以耕地入股的形式成立农机作业合作社,每年都与农户签订秋整地作业合同。在今年秋季深松整地过程中,像红丰农机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农机局生产处处长赵亚平介绍说,农机作业合作社在今年秋整地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首先得益于其机械优势。联产承包后,小型农机迅猛增加成为整地主力,其后果是耕层逐年变浅,犁底层变厚,耕地板结,抗旱涝能力下降,粮食增产乏力。而农机合作社拥有大马力机械,大型高功率农业机械可以保证深松作业标准高、质量好,彻底打破犁底层,改善和提高耕地现状,提高耕地抗旱排涝能力。此外,合作社还有组织优势,通过对农业机械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并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对此,桦南县农机局局长姚有志感触颇深。他介绍说,在今年的深松整地工作中,全县整地最快最好的就是农机合作社所在的村、乡,全县9个农机合作社共出动大型拖拉机32台,完成深松整地9万亩,地块全部实现标准化作业,达到待播状态,并辐射到周边村屯。
在富锦市,12个农机作业合作社的400余台大马力整地机械也在秋整地中大显身手,深松作业量都在3000亩以上。记者来到富锦市锦山镇仁合村的仁合农机合作社,虽是农闲时节,会议室里却格外热闹,社员们高兴的谈论着作业收益。“初步估算每股收益比去年将近翻一番。”合作社经理王凤江高兴得说。 仁合村村民、仁合农机合作社驾驶员李景昆兴奋的说,每年秋整地,他那台车也就干8、9个小时,今年他的车全天候作业,他得和另外两个驾驶员倒班干,歇人不歇车。随后,他还特意带记者来到车库,打开车库门,李景昆指着眼前这台一人多高的“大家伙”说,“你看,车轮、玻璃上还有泥点子,往年到了封冻期,车早就整修完毕、洗刷干净入库了。今年一直干到封冻期,都没来得及清洗。”
据省农机局统计,在今年的深松整地作业中,全省813个农机作业合作社的2639台大型拖拉机全部实现满负荷作业,总作业量达到923.7万亩。
迈向现代农业之路
秋整地工作结束后,桦南县明义乡党委书记吴鹏广依然忙个不停。找他谈组建农村合作社的村民一拨又一拨的来到办公室。“在今年的深松整地工作中,农机合作社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农民的好评。今年深松整地工作结束后,各乡镇和村组建农机合作社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迫切,其先进的科技优势越来越被农民所重视,其发展前景广阔,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现在乡里半数以上的村都表示愿意竞标2008年的农机作业合作社组建项目。”吴鹏广介绍说。
佳木斯市农委农机办主任李农已在农机战线工作了20年之久,他认为,虽然今年深松整地的规模和质量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在他看来,最具突破意义的却是农机作业合作社在深松整地过程中凸显的优势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
李农认为,大型机械深松作业,连片统耕,既节省了人力,又诱发了农户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思想。从统一整地逐渐扩大到把土地交由合作社统一安排资金、籽种、化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农民可以彻底从土地中剥离出来,通过从事养殖业或外出务工,实现其增收。而土地集中经营,释放出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正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作业合作社在今秋深松整地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优势正引领广大农民朝着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迈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