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新”突破实现温江工业新跨越 努力实现工业新跨越、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增创服务业新优势是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局经济发展管理的行动指南。温江区提出,工业发展是强化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支撑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 “工业强区”战略,并坚持把国家级的海峡科技园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一号高地”和区域产业增长的核心。 2007年前三季度,温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2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居成都市第一位。在具体的“三新”实践突破中,温江区经济局确立了整合资源,定向招商,定向打造软硬环境,做大做强医药、食品、印务包装、电子机械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 在海峡科技园的管理上,温江区经济局采取了提高园区基础承载能力的方法,按照现代、集约、高效、和谐的目标,完善海峡科技园的规划,加快以路网体系和能源保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科技园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完成1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并加快科技园中央商务区的配套建设,完善了园区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项目选择上,温江区经济局要求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工业项目的包装、引进、促建和达产工作。强化“招商选资”理念,加大重大项目的包装推介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能耗小、无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持续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力争到位区外资金115亿元。启动康师傅西南基地、青岛啤酒等4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温州华银工业港、海峡中小企业园二期等39个重点续建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开工建设项目达130个以上,建成达产100个以上。 在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能力上,温江区经济局加大扶优、扶强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维奥制药、五牛印务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努力培育一批销售年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 2008年,温江区将继续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力争在关键技术上有较大突破。这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促进温江工业有新突破,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大产业支撑温江工业经济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温江区已形成了以食品饮料、生物制药、印务包装、电子机械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据了解,成都海峡科技产业开发园在规划创建之时,就把食品、医药、印务包装、电子机械作为引领园区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并力争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轻工业基地。目前,温江海峡科技园已形成以台湾统一、泰国正大、江西润田等为代表的食品工业,以澳大利亚维奥制药、志远广和等为代表的医药工业,以香港锦丰纸业、美国国际纸业等为代表的印务包装和纸制品,以四川南骏汽车制造、长液机械等为代表的电子机械工业等四个优势产业集群。在这四个集群的基础上,园区内引外联,树立大开放、大融入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拉近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不少国际性大公司、大商社、大财团纷纷前往进驻。科技园到台湾、香港、澳门、昆山、东莞等地招商,成功地在上海、厦门等地举办了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投资洽谈会和“海交会”推介会。科技园还积极参加了中国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等全国性招商活动,引进了成都新大地汽车、福建亲亲食品、台湾正林集团等项目,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温江区经济局领导唐进钢介绍,海峡科技园在招商工作中始终贯彻市、区两级政府的要求,今年初确立了以商引商、主题招商、网络招商、招才引商、包装招商五大招商新思路。以各级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基本依托,园区在以外引外、以商引商、以台引台的基础上,依托园区内成都统一、四川锦丰、五牛印务等重点企业的强势扩张,加快对生物制药、食品深加工、电子机械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旗舰”项目的引进,把港澳台和“西进意识”强的昆山、温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客商作为招商重点;同时还面向专业招商人员、经管人员和专家学者等精英群体,选聘招商专员和投资顾问,引进人才带动了信息流、项目流、资金流的合理运行,扩大了招商引资范围和领域。 创新思路引来新技术新发展 温江区委书记、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刚在一次园区投资环境说明会上谈到,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环境、先进的科技支撑和优惠的政策支持,而且园区发展得到了中央及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曾亲临园区视察,温江区经济局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当前,科技园正在加快二次创业的步伐,加快“八纵十横”的路网和水、电、气、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生活住宅环境配套设施,优化鼓励外来企业投资、外来人才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和亲商、富商、便商、安商的服务环境,建成西部现代轻工业基地,让这个“西部硅谷”成为海峡两岸经济科技交流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