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重庆车展成焦点汽车商主流媒体热议
2009-05-05
在电影007系列之《皇家赌场》里,邦德驾驶的新款3型蒙迪欧在这次车展上也将揭开神秘面纱,与重庆车迷零距离接触。为此,长安福特公司专门请来国外专业的现代舞表演艺术家演绎时尚动感之美。 各种型号的老爷车成了本次车展一大亮点。 工人不停地呵护长安概念车“星晴”。 重庆车展终于有了让观众看清五脏六腑的解剖车。 价值不菲的1955年产劳斯莱斯银云长轴轿车。 宾利雅致R轿车以近400万的卖价,高居榜首。   车模们在表演前还需静静解读靓车,以便更好诠释。 昨日晚,在晚报组织的“见证直辖十年走进重庆汽车”中国主流媒体重庆行答谢酒会上,50家汽车厂商和全国100家媒体以及市内各大汽车经销商聚在一起,就本届车展和重庆汽车业发展发表真知灼见。 宾利:本届车展,宾利首次现身重庆。有世界顶级名车之称的宾利,对重庆车展为何如此重视?宾利中国市场部主任杨景文昨日道出奥秘:只为试水重庆市场。 宾利目前在中国仅有少数几个销售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去年,宾利通过考察后将第6个点设在了成都。宾利在中国布局,可谓慎之又慎,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销售点一直没大肆扩张。 “参加重庆车展,我们更是慎重,考察时间长达一年。”杨景文说,重庆历来都是豪车的重点目标市场,包括宝马、奔驰在重庆都收获颇丰,“宾利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杨景文曾做过市场调研,重庆的宾利客户都是通过广州等地订制宾利,从他了解的情况看,重庆的消费者已对宾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宾利的品牌认知也比较深刻。参加车展,宾利的目的是试水重庆市场,在继续深刻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更好收集目标市场意见,以方便宾利为重庆目标客户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宾利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已达127辆,今年的销售目标为200辆,“希望重庆能够成为宾利达到销售目标的一大支撑,”杨景文对重庆市场的销售充满信心,他说,成都销售点开业运行成熟后,宾利将考虑在重庆开店,让重庆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拥有宾利汽车带来的顶级享受。 奇瑞:投资100万为重庆车展造势、将新车奇瑞A1放在重庆车展发布、第一次以厂家的身份参加车展,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说,本届车展,奇瑞可谓在国内区域车展中首开先河。 历届车展,奇瑞都是以经销商的身份亮相。“重庆市场我们特别重视。”秦力洪说,本届车展,奇瑞在展馆内租下了400平方米展台,在馆外也租下500平方米场地进行品牌推广,“这就是奇瑞对重庆市场的最有力肯定。” 在一个区域市场花如此大重金,奇瑞并非一时头脑发热。秦总道出重金“轰炸”重庆市场的理由。首先是重庆的政治地位,重庆是全国第四个直辖市,与北京、天津、上海分别地处全国四大领域,处于内陆的重庆,为西部地区行政级别的高点,占领重庆市场,已成各大汽车厂家必争之地。其次,重庆直辖10年后的发展,也为汽车厂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奇瑞为例,2002年,奇瑞在重庆只有一个经销商,每月销售量只有10辆,而现在,经销商已达3家,月销售量已超过80辆,“我们不得不信服重庆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重庆市民对汽车产品的深刻认识。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成熟的汽车工业重镇,有全国知名的长安、长安铃木、长安福特、力帆等汽车企业,市民对汽车产品的认识自然深刻,更易理解,因此,在汽车轮子上的城市里推广汽车,显得更为轻车熟路。 “能够占领重庆市场,就相当于打开了西部市场的销售大门。”秦总认为,重庆私家车消费市场刚刚开始,随着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推进,汽车消费市场将逐渐苏醒。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