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大开发将重点培养三个“增长极” |
2009-05-05 |
|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接受本报专访,表示将力促西部优势产业发展,培养“成渝经济带”、“关中经济带”和“环北部湾经济带”等三个“经济增长极”。
对话动机
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正式发布,已启动七年多的西部大开发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那么,在实施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加深入地认识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定位?国家在政策、机制设计上将有哪些重要变化?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
背景资料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西部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显著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努力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的西部地区。
不再只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曹玉书:简而言之,它是西部大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五年规划”。过去,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上。但现在我们可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上来,这是“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
新京报:把注意力一部分转移到发展产业的原因是什么?
曹玉书:因为要想实现西部大开发的目标,就必须有产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来支撑,那么基础设施建设就丧失了本身的意义。比如说修这么多公路,高速公路达到一万多公里,如果公路上没有车跑,公路投资回报就难以实现。更主要的是西部地区要想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把特色优势产业打造起来,使它逐渐地壮大起来。
新京报:“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西部发展哪些产业?
曹玉书:一是能源及化学工业,在西部地区到2010年的时候,会有很多“基地”。
比如,新疆会成为“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基地”,现在不少项目都在建设。
我们还会支持开发矿产资源,鼓励建设稀土加工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基地、钢铁加工基地等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基地。
另外,西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再经过五年,也会有相当的发展。像成都、西安和重庆等城市,他们都很有基础,发电装备、飞机制造、汽车等等都会有新的发展。
还有就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像内蒙古的畜产品工业就很有竞争力,新疆的棉花及纺织工业也非常有特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推动发展西部文化旅游产业。
比如说广西的《印象刘三姐》,就是把旅游和文化结合起来了。它的成本很低,效益非常可观,一方面,提高旅游的品位;另一方面,由于游客多了,也增加了旅游收入。
总之,到2010年,相信在西部地区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将得到很好的培育,有的会形成“雏形”,有的会形成一定“气候”,有的会比较成熟。
新京报: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块将来如何继续发展?
曹玉书: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得加强。现在西部修了一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但仅占全国的1/4左右,而西部有70%的国土,才有25%的高速公路,这显然不是很匹配的。
当然西部地区人口少,相对东部来说,人口密集程度不那么大,但是毕竟相差还是很悬殊,这是第一。
第二,现在一些路还没有修完。连接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一些省的公路,还有一些“断头路”,要尽快地完成,打通了,才能形成交通网,才能有效益,如果不打通,就难以发挥其应有效益。
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国外有人担心大开发会变成“大破坏”,但实践证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生态环境不但没有破坏,反而保护得很好,现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大开发之前明显改观。
比如说退耕还林,我们对过去水土流失的陡坡地,实施退耕还林,“十五”期间我们退了1.35亿亩。在长江和黄河源头一些地方,还有一些陡坡地,还在耕种,收成不怎么好,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将来要把它退下来,栽上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