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连装备制造业,已经站在新跨越的起点之上。
数字显示:自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大连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递增29%,利税递增28%。作为国内石化“第一城”,如今,装备制造业规模已取代石化产业成为这个城市最大的支柱产业。数字不断跃升的背后,更彰显出大连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的能力和自信——在国家“十一五”提出的装备制造业攻关的16个重大项目中,大连占了8个,其中6项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走近大连,我们感受到这里装备制造业“日出江花红胜火”般的盛景:重型装备“凭海临风”迅速崛起;汽车整车配套体系日见“羽翼丰满”;船舶工业引领世界造船风潮;数控机床面向高端、面向世界,不断开疆拓土……
书写大连装备制造业“春天的故事”的,除了有改革的推动,有创新的引领,更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对产业布局所进行的深度变革。这种变革在充分发挥大连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的同时,结合这里开放和临港临海优势,构建起沿海岸线呈“V”字形的“两区一带”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从而走上一条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科学道路。
深入采访,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大连装备制造业勃发壮大的深层律动——
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站在新跨越起点上的大连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新的历史重任。
2007年4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克强就我省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到大连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特别强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一个标志。种种情况表明,辽宁已经具备了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应该在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力争走在全国前列。他明确指出,大连要充分利用渤海、黄海岸线资源,进一步搞好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打造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一是依托大窑湾港口和保税功能,建设以发展汽车整体配套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二是依托大连湾北岸深水海岸,建设以发展大型装备及部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三是依托渤海深水岸线,建设以发展造船业为重点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产业带;形成“两区一带”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整体产业布局水平。
省长张文岳多次强调,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对外开放步伐,用开放促进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加大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力度,用改革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和战略性改组;要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产业升级换代、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自主创新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促使装备制造业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要扶持具有优势、配套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的战略部署,令走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道路上的大连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紧随其后,大连市委召开常委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来连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谋划装备制造业“两区一带”的未来发展和规划。
这次会议,将加快建设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放在了一个首要的位置上。
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在这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搞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在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我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大连市长夏德仁要求,要突出大连的优势和特色,既要充分发挥产业的既有优势,又要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支持集群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向 “两区一带”集聚。
与此同时,大连市委、市政府已确定,要在充分发挥利用“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资源优势和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提出重点发展的16大类重大技术装备中的8个领域展开“主攻”,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成套和配套园区。目标是到201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100亿元和57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1%。
确定的8大主攻产业分别是,船舶造修及配套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石化和煤化工设备制造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制造业、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制造业、机车车辆制造业、汽车及整车配套业、轴承制造业。
这8大产业最终将成为支撑大连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中流砥柱”。
产业布局做足沿海大文章
惊回眸,大连作为建国以来国家精心打造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曾经像所有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在步入市场经济后,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一大批国有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步履艰难。
大连重新审视了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