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军工业转型,制造业民企遇良机 |
2009-05-05 |
|
一系列迹象表明,国防军工业正从民企不可企及的高端走下神坛。
2007年2月26日,中央军委下发的《“十一五”期间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意见》,要求全军加紧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落实。次日,国防科工委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工委(办),各军工集团公司,委管各单位下发了《国防科工委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3月1日,国防科工委再次下发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
国防军工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正在为中国装备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利好机会。
国防军工业转型
站在纯军事的立场上,我国国防正在由防御型向攻守兼备型转变;由近海型向深海型转变;由天空型向太空型转变。紧随其后的是我国国防观念、国防体系和国防工业战略性转变的开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会长、泰豪科技总裁黄代放对记者表示:“军工产业市场化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他认为:武器高科技化对技术的要求逐渐加深,有限的军费和采购高成本之间的矛盾愈加难以调和,所以民营资本进入军工装备业是增强行业竞争提升装备水平的大势所趋。日前中央军委发布的《意见》可以看作是全军的后勤保障体系社会化的总纲,而国防科工委的两个《指导意见》即是加快其政策落实的具体方案。
从文件的具体内容分析:中央军委希望通过加强装备的集中采购和竞争性采购,深化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从而实现装备生产和维修保障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国防科工委的两个《指导意见》则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全面进入国防军工各个领域。在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和项目合作领域、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和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领域都作了相应的政策解锁。此意见一经实施,民间资本的发力范围将前所未有地扩大。因为除了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外,民间资本都可以参与其股份制改造。这意味着: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非公有制企业在军品市场准入、任务竞争及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等方面将与军工企业一视同仁。
良机显露
业内人士介绍:“装备制造业的军民结合思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而其实践过程却只是从单向的军转民开始”。从国防科工委得到的资料显示:去年国防科技工业大部分利润来自于民用工业,主要来自于汽车、摩托车、造船等行业,目前在民用产业方面,军工企业民船生产任务饱满,完工量达1400万载重吨,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汽车产销突破百万辆,占有全国15%以上的市场份额;摩托车产销突破400万辆。
而在此次政策解锁之后,“预民于军”将获得长足发展。东方证券军工行业资深研究员陈刚对记者表示:“此次意见体现了国防科工委‘小核心、大协作’的战略思路,核心产业仍集中在11个国有军工集团,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整机产品中。而‘大协作’即指在军工产业元器件、零部件、部分民品生产以及外部非核心领域可以向民营资本开放,鼓励非公资本参与行业生产及企业重组。”
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是跟军工相关的泰豪科技是以智能发电机组和电力设备为主力产品的企业,其总裁黄代放对记者说:“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过去相对比较难一些,因为要生产军工产品,必须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反过来要取得生产许可证,必须生产过军工产品。有这个政策以后,也许可以直接进去,先承担研制任务,就可以拿到生产许可证。”黄代放对军工的业务充满信心。并用泰豪曾购并几个与军工相关的工厂的例子证明泰豪将在军工领域有所作为。
而对于民营资本通过重组方式进入军工企业,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资深分析师郑贤玲对记者表示:“我国重组并购的不规范会造成一定障碍,但未来我国在装备制造业重组并购方面可能会有相应配套政策出台。在采购国产装备方面,预期将出台鼓励首台、首套装备制造业企业采购方和供应方共同出研发费的政策。”
国务院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7年中央预算草案中,国防费预算为3509.21亿元,约合449.4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7.8%。可喜的是,这块蛋糕中有了装备制造业民营资本可以分食的份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