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青岛企业抢食风电设备制造市场
2009-05-05
“两年后,在这里每年都能生产200台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级风电机组,年产值预计可达到26亿元左右。”近日,在青岛兆瓦级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开工仪式上,青岛国电蓝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此表示。此外,该基地还将引进发电机等附件制造企业,届时青岛将形成一个风电机组配套齐全的产业基地。

  建立产业基地、创办风电管理学院、参与建设及运营风电场,青岛国电蓝德凭借三方面投资形成的合力,将在包括青岛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风电机组设备领域抢食市场,欧美企业控制中国风电设备的局面有望被打破。 

  风电机组国产率不足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名列世界第三,但实际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据统计,到2005年年底,全国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不足160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千分之六。“主要是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水平不足,而影响了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有关专家表示。

  据统计,在目前国内正式运营的风力发电机组中,80%左右是进口产品,且主要为600千瓦机型的产品,当前国际的主流机型1.0兆瓦级的产品很少。

  “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企业高价购买国外1.0~1.5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并采购控制系统和高精密零部件,然后在国内生产机械零部件,进行总装后来应对国内市场的需求。”有关专家介绍,这种方式的缺点十分明显,因为仅首期技术转让费就得几千万元,并且以后每生产一台,须交纳几十万元的技术提成费,使得风电机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弱。更重要的是,引入方不能自我设计、生产与引入机型功率相近的产品,这必然限制了我国相关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青岛建基地锁定东部市场

  “我们在竞争中感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青岛国电蓝德负责人表示,在与国内风电技术科研最高水平的沈阳工业大学风研所合作后,兆瓦及兆瓦以上级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迅速形成,青岛国电蓝德已经开始在北方地区布点。

  “随着青岛风电设备生产基地的开工建设,青岛将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风电机组设备市场的中心。”青岛国电蓝德负责人表示。青岛所在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电规划装机容量集中的三大区域之一。但是目前青岛的风电设备主流机型较低,并且国产化不足。随着青岛开展风能等新能源力度的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风电设备面临更大的缺口,这也为国产风电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根据规划,青岛国电蓝德投资4亿元建设青岛风电设备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工期两年。到2009年,该基地年产1.5兆瓦级风电机组200台,产值将达到26亿元。这些风电机组不仅供应青岛以及整个东部沿海地区,还将主要出口欧美市场。
 产学研结合延伸产业链

  除了生产1.5兆瓦级风电机组外,青岛国电蓝德还将建立风电人才培养基地和风电场,使风电产业的“产学研”在青岛都得到实现。目前该公司已在青岛创办风电管理学院,培养风电专业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使青岛成为风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青岛的风电场选址工作正在进行,它将成为我们的风机实验基地。”青岛国电蓝德负责人表示,抢占北方风机设备市场,建设并参与运营风电场成为一个必备的环节。目前,国电蓝德在内蒙古和辽宁的两个风电场项目将于今年开工,而青岛的风电场运营后,更多的青岛市民将近距离感受到风能带来的便利。

  根据青岛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青岛市将规划建设10处风力发电场,同时在国产1.5兆瓦级风机生产基础上,基本实现风机整机制造。市环保局有关专家表示,到2020年,青岛市将形成5兆瓦级大型风机机组制造能力,青岛风电设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8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基地。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