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06年,在经济增长加快、市场需求旺盛和出口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持续加快,全年实现利润1.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那么这种情况在2007年是否能够持续?工业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超预期 2006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趋势,工业企业增加值在6月份之前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绝对值也在2005年同期水平之上。而在2006年8月之后,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工业企业增加值出现了下行的趋势,其增长水平也处于2005年同期水平之下。 2006年,轻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在6月份到达较高的位置后开始放缓,并一直保持下行的趋势。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在7月份达到高点后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回落,其全年的增长水平保持在17%。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保持在高位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目前处在重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重工业企业在整个工业企业利润中的份额也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6年,从产销率水平来看,我国工业企业整体销售情况良好。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来看,2006年1~12月平均值保持在28%以上,全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全年保持不断向上的趋势。而同时,工业企业产品的销售成本增速在不断下降,对企业利润的增长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支持。 另外,2006年各月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亏损面比2005年同期平均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的健康发展趋势。从企业库存和原材料的库存情况来看,产成品的库存一直是处在一个下降的通道当中,表明了企业购入的生产资料在不断下降,企业的投入方面不存在积压,说明了整个经济发展是在一个比较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2006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呈普遍增长态势,向好的行业明显增多。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只有石油加工1个行业净亏损。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从总量水平来看,排在前面的行业为原材料、动力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一直是处在盈利能力第一的位置。但是在2006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上升空间也比较大,这也反映了一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 从比例来看,石油、电力、钢铁占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7.2%,10.8%和10.1%。基础能源、动力和重工业基础材料依然是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行业利润走势呈现出爆发式向上 2006年工业企业利润特点与以往的区别是:各行业的利润似乎在同一时间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虽有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的原因,但是其背后也必然存在着一条推动企业利润的经济发展规律。 第一是国有企业的产业整合、战略布局带来了效益的不断提高。利润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经济的多种经营制之间的转换。在“国退民进”的政策指导下,中央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解决国有企业的遗留问题。国有企业大范围的从各行业退出,使得非国有经济在上述相关领域不断兴起,带来了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中小国有企业退出后,国有大型企业集中资源、管理和投资在石化、能源、军工、电力、机械、建筑、商贸等领域,使得国有大型企业在上述领域的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利润显著增加。第二是流动性增加的劳动力供给。在2005~2006年增加的劳动力是利润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因为充裕的劳动力流动性导致单位劳动成本下降,使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得到很好的改善。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未来5年内全国将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500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每年800万~1000万人,城镇下岗职工还有400万需要再就业。从劳动力流动性方面来看,将是单位劳动成本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其他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这也将对2007年的企业利润增长构成一定的支持。 第三是贸易部门的全球定价。2006年,我国外部宏观经济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贸易的顺差激增了74%,外部驱动力对我国企业的利润增长构成了强力支撑。相同行业盈利能力的跨国比较表明,我国在全球贸易循环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不断得到体现。这从长期来看,将对我国企业盈利构成另外一个重要的外部支持。 第四是包括全球资本并购带来的管理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其他可能会影响工业企业盈利的条件和因素。如高盛并购双汇、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等,是中国公司全球定价的开始,未来还将继续,这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将不断刺激中国企业利润增长。并购使公司治理结构进入中国企业,将极大提升中国企业的内在价值,提高其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助推器之一。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基础坚实 业内人士预计,世界经济在2007年将继续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