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多种工程措施并举加快水利建设 |
2009-05-05 |
|
近5年总投入达141.7亿元,相当于建国以来前52年总和的1.25倍;累计解决农村507.6万人饮水困难,新增灌面222.58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7平方公里,中小水电累计装机达168.42万千瓦。
“如今有了自来水,再也用不着半夜三更到4公里远的山崖里排队挑水了,告别了一滴水一滴汗、一担水要一瓢汗水换的历史”。贵定县新铺乡益碗井村谢孝斌笑逐颜开地说。
谢孝斌道出了“渴望工程”给成千上万告别饮水难农民的心声;益碗井村只是贵州省近5年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的一个缩影。
贵州省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然而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使水资源利用困难。2002年全省人均灌溉面积仅有0.31亩,有近千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有近一半的县城缺水,工程性缺水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一场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核心的水利建设在全省展开。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贵州省在水利建设中探索出符合贵州山区实际的水利建设新路,即按照“大中小微”相结合,以中小水利设施为主,蓄、引、提、排、节水相结合,以蓄、节为主的治水方针,以新建黔中水利枢纽为龙头,以建设“滋黔”工程为骨干,以实施“三不上”为主的雨水集储利用“益民工程”为基础,多种工程措施并举,不断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贵州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迈出实质性步伐。2002年到2006年间,全省水利总投入达到141.7亿元,相当于建国以来前52年总和的1.25倍。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为目标的渴望工程、烟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病险水库治理、中型骨干水利枢纽、大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中小水电开发、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不断立项建设。
2002年至2006年,全省累计解决农村507.6万人饮水困难。目前全省1673万人饮水有保障。2006年,贵州省又启动了旨在保证村镇群众喝上干净水的饮水安全工程,当年解决了7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局。
2002年至2006年,全省新增灌溉面积222.58万亩,使全省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由0.31亩提升到0.41亩,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由85.6亿立方米提升到96.7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由8.3%提升到8.82%。
5年来,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7平方公里;实施了43座城市(含县城)的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建成达标防洪堤269公里,保护耕地249万亩,保护人口329万人;达标验收了13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成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5个,共新增地电装机44万千瓦,全省中小水电累计装机达到168.42万千瓦,解决了112万人用电问题,农村年用电量增加了24万千瓦时。农村水电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全省有80万人口实现了“以电代柴”,保护森林面积15.25万亩。把近年来小水电的发电量折算为燃煤发电,相当于每年少消耗458.4万吨准煤发电,减少1375万立方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节约了近10亿元的治理投资。 2007年,贵州省将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抓好毕节地区饮水安全试点为带动,全面掀起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高潮,确保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全力抓好烟水配套工程、10万个“三小”工程建设,新增灌溉面积140万亩(含新增烟地灌溉面积120万亩)、新增节水灌面30万亩,使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41亩增长到0.4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0平方公里;治理各类病险水库100座;新增中小水电装机15万千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