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外资企业仍主导仪表及文办设备出口格局
2009-05-05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032.22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1.58%,其中出口40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6.98%,进口额为6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8%,均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口额基数增大效应正使得出口增幅逐步回落趋稳。2006年出口增幅为26.98%,增幅较上年度的45.38%回落了18.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企业对自主创新的日益重视,科研投入必将进一步加大,科学仪器、实验设备等需求将随之增长。此外,随着我国与非洲、东盟等经贸关系的加强,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将因为质优价廉而受到这些市场的青睐。预计2007年我国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设备进出口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增幅由于基数增大而小幅回落,进口增幅与2006年持平。
  各类照相机出口仍居于首位
  2006年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出口大类商品分别为:工业测量仪器仪表,出口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2.46%;衡器及零附件,出口..6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8%;医疗仪器与设备,出口31.99亿美元,同比增长32.85%;各类显微镜及零附件,出口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各类照相机及零附件,出口74.05亿美元,同比增长9.52%。2006年出口额较大的商品还有液晶显示板、数码相机、多功能复印一体机、按摩器具、家用视频摄录一体机、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体重计等。其中,数码相机出口6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5%;多功能复印一体机,出口42.19亿美元,同比增长52.23%;家用体重计出口2.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1%;电度表出口1.58亿美元,同比下降18.76%;双筒望远镜出口1.1亿美元,同比下降1.76%。
  出口企业数量继续快速增长
  2006年经营出口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的企业数量为20161家,较上年度的15204家大幅增长4900余家,增幅为32.6%,显示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出口潜力巨大。2006年度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为377家,较上年度的300家有较大增长。
  但我们应看到,出口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改变外资企业主导出口的格局。2006年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为259.09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32.2%,增幅高于平均增幅5.2个百分点,在同期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64.6%。中外合资企业出口额为70.0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国有企业出口4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1%。个体企业出口增幅明显,2006年出口额为20.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1.6%。
  进料加工仍为主要贸易方式
  进料加工仍为我国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出口的最主要贸易方式。2006年通过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3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3%,在同期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59.23%。
  广东省、江苏省是我国仪器仪表与文化办公设备出口的主要产地。2006年,广东省出口各类仪器仪表与文化办公设备152.65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了23.54%;江苏省出口142.5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9%。广东、江苏两省出口合计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3.6%。上海市以46.73亿美元的出口额列第三位,同比增长了26.29%;浙江省出口1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1.53%;北京市出口1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0.74%;天津市出口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51.98%;福建省出口8.54亿美元,同比增长46.48%;辽宁省出口4亿美元,同比下降17.18%。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