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挖二提,四川农机跑上快车道 |
2009-05-05 |
|
武胜县白坪乡白坪镇村民高进健去年10月申请到1090元的政府购机补贴,自己又掏了3980元买了一台微耕机,“以前耕地弯腰、插秧弯腰、收割弯腰,现在再也不用‘三弯腰’了!”
“去年我省农机化水平为20.35%,今年计划达到22%。”18日,记者从全省农机化工作暨春耕生产动员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农机化水平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四川农机跑上“快车道”
“连续两年我省都是享受中央补贴专项资金最多的省份之一。”据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省享受的中央购机补贴资金为2500万元,今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5200万元。
在政府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下,我省的农机化水平快速增长。到2006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了2344.87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达到了148.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48%和9.34%。此外,农机的使用范围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去年,全省除阿坝州外的20个市州都开展了水稻机收作业,全年机收水稻46.5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了96%。
“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农机科研力量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都是促进我省农机快速发展的利好因素。”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些利好,我省的农机事业一定会又好又快地跑在‘快车道’上。”
“一挖二提”为产业增效
“提升农机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因地制宜,分‘挖潜’、‘提升’两步走。”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策引导,依靠社会化服务体系,挖掘现有农机装备的使用潜力是提高我省农机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据介绍,除大型联合收割机外,目前我省农机装备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还很低,“大都是自买自用,一年大半时间都被闲置。”在农机数量有限的前提下,该负责人表示,应大力推行以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社会化中介组织为纽带,以专业机手为主导的“订单作业”,“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作业的专业性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产出率。”
“‘提’也要有针对性。”该负责人介绍,尽管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机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但并非到了遍地开花的地步,相比大量的资金需求,这些钱也只能是引子。因此投入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据悉,目前我省除耕整地、值保环节和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以外,水稻栽插、油菜、玉米的栽植与大宗农作物生产环节的农机化水平还较低。农机装备总动力中运输动力占比过大、动力机械比例大于作业机械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因此,在政府政策资金的带动下,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我省地形特点的大、中、小、微型农机、提高大宗农作物的田间机械作业水平,才是提升我省农机化水平的对症之药。”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提升农机研发力度、完善流通、维修等配套环节和探索新形式下的社会化经营方式也是我省农机产业发展的必解课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