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先进标准,提升电工设备制造水平 |
2009-05-05 |
|
我国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发展项目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技术水平之高为世界电力工业史上所罕见,蓬勃而迅速的发展势头带来电力设备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除在建、规划的一批±500千伏直流线路外,去年又论证并规划了±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以及百万伏交流输电线路。随着超高压输变电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市场的发展,急需相关技术标准与之相适应,使标准化工作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同步开展。为此,大力实施《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促进电工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的和谐相融和体系优化,已成为电工标准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工作。 发展重大装备需要《规划》扩展和延续 《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是国家加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包括电工在内的各重点行业近期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为今后电工行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又好又快发展及时奠定了基础。 2004年完成的电工《规划》项目是依据当时的技术和市场形势。我国目前电力设备市场的发展蓬勃而迅速,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使得标准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因此技术、市场以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需要《规划》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项目中的行业标准可能上升为国家标准,如部分高压直流输电的项目以及电工电子产品环保设计要求等。《规划》针对2005~2007年,初步建立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标准体系。考虑到装备制造业的强势发展,该工作应再延续三年,使标准化工作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同步开展。 为自主创新技术标准提供快速通道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是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个总的目标下,国家标准化改革也在探索实施新机制和新体制。《规划》的实施中,应该为自主创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提供快速通道。 标准化工作的前瞻性来自于市场需求。先进的技术标准引领行业发展,除了依靠企业,还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引导,这是中国的国情。电工行业近几年,从协会层面一直努力推进,但客观地讲,标准总体水平还是落后于市场需求,滞后于产品的发展。近两年在高压直流输变电、特高压输变电及其他一些重要领域,我们加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标准的制定,但还有一些重要产品和技术领域还稍显落后。这其中有技术方面的问题,有装备业主部门(尤其是一些垄断部门)的不协调问题,但同时也有标准化工作程序上的问题。建议在工作机制上采取一些积极的变通措施,对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型装备的自主创新技术的标准,给予重点扶持,提供立项、标准审批等环节快速通道,标准形式等方面允许多样性,以确保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实现标准化手段促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技术的推广和重要产品的国产化。
推进企业为主体确保重点分类考虑 企业为主体承担标准化工作包含多方面的含义,企业要成为标准化机构的承担者、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力军、成为标准制定经费的保障渠道,更要成为标准的使用者,没有企业使用标准,标准就没有市场。 电工行业这些年来无论在规模、技术研发、市场意识等方面都有了快速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大型的龙头企业,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发电领域的三大动力集团,输变电领域的西电集团等,低压领域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常熟开关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这些企业其标准化意识强,标准化制度、配套设施及人员较完善。这些龙头企业,可以重点考虑让他们更多地承担工作,积极为主来制定标准,引导他们有效地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通过参与标准制修订等措施,鼓励将其核心技术优势通过制定标准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实现产业化水平提升,条件成熟时将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提案。
我国目前的龙头企业,还没有一个类似西门子、ABB、施耐德等那样的跨国公司,能够抗衡国外同类产品和市场。我国的绝大多数行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他们多是参与标准化工作,还不具备直接承担标委会等重要工作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引导和培育的过程。在这些专业领域,应采取标准化引导与服务机制,首先要引起他们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提高他们支持标准化、参与标准化的工作热情,通过参与使他们意识到只有将技术转化为标准,才能保持技术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道理,使他们体会到将先进技术引入标准或采用先进国际标准所带来的长远经济利益,以明确他们今后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方向,适时地让这类企业承担一些工作,逐步建立标准化工作以企业为主体的机制,因为这本身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实施多元化的经费保障 由于《规划》项目是基于科研成果、引进技术转化以及自主创新技术而进行标准的研制,需要较大力度的经费投入,尤其是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技术验证,国家应实施多元化的经费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