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创新发展路径探寻 |
2009-05-05 |
|
京杭大运河从无锡惠山脚下悠悠向东南流淌,这幅千年如一的画面成为今日华润矽科微电子崛起的经典视觉背景。
在运河西岸华润矽科的一间咖啡吧里,40岁出头的IC工程师毛旭进对记者说,“也就是在2000年前后一年间,一场由创新引领的巨变在当时的‘华晶’内部悄然酝酿,后来的事实证明,那场巨变改写了一家老国企和一大批技术人员的命运,向更远处看,还可能改写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命运。”
即便是局外人,也多少能够感受到毛旭进说的“那场巨变”:惠山脚下大运河畔,曾几何时,华晶集团的厂房、厂区都变了模样,进进出出的员工看起来也格外精神。“后来的事实”是,在“华晶”与“华润”合资重组后,新组建的华润矽科五年跻身中国半导体行业前十名,销售额继2005年超2亿元后,2006年又一举突破1亿美金,一年间排名上升5位已基本成定局。
显然,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部运作,六年前的成功“变身”,让一家老国企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在前行的路上,华润矽科已把目标锁定“中国领先的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电路供应商”,而在“矽科人”心中,夺取目标的惟一法宝,就是创新求变!
创新管理评价体系,“以业绩论英雄”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业务氛围
从老国企到合资企业,华润矽科在管理上的第一个创新之举,就是以全新的评价体系在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业务氛围。“倡导做业务不做官,倡导钻研技术不钻研人事,企业领导层做到不论官行赏,而以业绩论英雄。”总经理赵建坤这样提炼“薪酬绩效考核体系”的精髓。
这套备受赵建坤推崇、同时受到全体员工一致认可的考核体系,是华润矽科耗资117万元请国际著名人力资源公司汉威特为其量身定做的。考核体系把企业所有IC设计研发人员根据不同岗位安置在不同的体系层,每个人接受同一套标准化考核,并进行规范化计分。一段时间后,根据计分的高低,考核体系会对每个人作出晋升、奖励、加薪或降级的结论。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层严格依据考核结论对设计人员作出奖惩。
创新的评价体系使矽科的业务氛围空前浓郁。公司某技术人员在不久前的人事调动中,从部门经理调整为业务主管。尽管从职位上看似乎是“贬职”了,但从考核体系的层级来看,业务主管的岗位同样有着更大的晋升和发展机遇。这一全新的评价体系,让该技术人员心平气和地踏上了新的岗位。
“让每位技术人员找得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个人看得到自身发展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觉得有奔头,矽科的评价体系把员工的精力成功引向了业务”,赵建坤解释,对一个企业而言,行政官位毕竟有限,如果把员工自身的发展诉求都引导到“当官”上,那企业内部只会是勾心斗角,不思业务,企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只有让员工们看到,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成绩就有回报,那才能留住人,留住心。
创新企业文化,给每个人施展才华的舞台
1979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华晶”的毛旭进,和记者在工作室外的咖啡吧闲聊时,很有意味地说了一句,“感谢矽科给了我一个平台,我一直说,没有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说这话,毛旭进是深有感触。早在2000年,华晶的一些体制弊端开始显现,在国企待了10多年的毛旭进觉得不能学以致用,工作激情也一天天减少,便毅然跳槽去了另一家IC研究所,半年后又与他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就在我离开华晶的一年间,华晶发生了变化,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毛旭进坦诚地说,“当我看到新组建的华润矽科,看到昔日同事们意气风发的样子,我告诉自己还是要回去。”让毛旭进难忘的是,总经理赵建坤得知他心意,当即向他伸出了欢迎的手。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公司领导层没有因为曾经的跳槽而对他另眼相待,反而让他带领一支团队在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展开了攻坚。
毛旭进不负众望。如今,由他的团队设计开发的碟机驱动电路系列,已占有国内市场50%-60%的份额,而电源产品78系列稳压电源更是一举成为国内第一品牌。赵建坤说:“毛旭进是个人才,创意产业的人才,你不能给他最高的薪水,但一定要给他最大的尊重。”
事实正是如此。毛旭进说:“不管你信不信,但我的确这么想。我们搞设计的人,没有兴趣做官,但有恒心做事业。在矽科,我们被承认、被尊重,我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奠定它的行业地位。从小的说,是报知遇之恩,从大的说,也是回报社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