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环保电池在我国的覆盖率仅占电池产品20%
2009-05-05
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号召,一些生产制造行业转型生产优质环保节能产品,但这些产品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的拷问,推广形势不容乐观。其中,电池行业所面临的市场尴尬尤为突出。1997年,原中国轻工总会、国家环保总局等9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限制电池产品含汞量的规定》,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各类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

自2005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不含汞含量小于2%的扣式碱锰和氧化银电池)。旨在通过政策“指挥棒”,在生产源头上率先高标准,进而带动市场消费,从而加快环保节能电池的普及进程。该规定如今已颁布近10年,然而,作为环保节能电池的主流产品--碱性电池在我国的覆盖率仅占到电池产品的20%,这不仅与发达国家80%~90%的高普及率相距甚远,距离国家“十五”规划30%的目标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上实现了向节能环保碱性电池生产消费的过渡,但在我国市场上,广大消费者显然还没有燃起对碱性电池的消费热情。政策在引导电池企业生产节能环保电池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在积极做企业推优限劣工作,力争为环保节能电池创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自去年8月开始,经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专项检测,南孚、555等11家骨干企业碱锰电池的汞含量均已低于无汞电池汞含量限量指标,完全符合国家9部门规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将11个品牌的碱锰电池确定为首批“绿色环保碱锰电池产品”,向社会公布推荐。然而,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共同努力,环保节能电池普及的步伐还是如此缓慢。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消费环节存在很大症结。


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眼中,电池的角色仅仅是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与肥皂、牙刷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消费者并不会在购买电池方面花费太多的心思。另外,碱性电池价格要比普通碳性电池高一些,很多消费者觉得碳性电池更便宜实惠,尤其是在国内更广阔的农村市场,消费水平还较低,因此对碳性电池的消费就更直接,认为消费碱性电池就是浪费。有关专家指出,这种观念是一种消费误区。

从消费意义上说,节能环保电池的价格尽管高一些,但其所体现出来节能、环保指标却是普通碳性电池的好几倍。以南孚电池为例,从电量指标上看,一节南孚碱性电池的电量是同等规格碳性电池的6倍;从环保指标上看,南孚碱性电池几乎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可以随生活垃圾一起丢弃;从寿命指标上看,普通碳性电池的寿命是6个月,电池能保持原电容量的70%,碱性电池储存期则是3年,3年内南孚电池的电容量还有90%;从社会意义上说,碱性电池所采用的生产材料更加节约社会能源。由于不使用天然锰矿,其使用的二氧化锰可以采用低品位的碳酸锰或者其他锰矿石进行加工,因此不存在资源短缺问题。

而碳性电池主要成分是天然锰,但是我国放电锰矿资源较少,由于多年过度开采,可供使用的放电锰矿已近枯竭。专家表示,在消费者中能够产生较大反响的是电池回收问题。无论是在小区、学校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都会有很多回收电池的箱子。在普通碳性电池普及的时代,当人们看到回收电池的箱子之后,都会自然而然联想到电池是不环保的东西,应该放到箱子里集中处理。这种民间行为达到了很好的回收效果。而在环保节能电池将成为主流的时代,如果能够借鉴这种思维,在民间引导人们对碱性电池的认识和消费,也一定会加速环保节能电池的普及进程。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