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美新型反舰“战斧”对中国形成压倒性技术优势
2009-0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战斧”Block IV 型巡航导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东方网7月13日消息:美国《亚里桑那每日星报》12日报道,美国正在研发一种能够在千里之外即可打击一艘正在巡航的舰艇的“战斧”巡航导弹,意在应对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海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道称,美国国防部于10日宣布其授予雷神公司一项价值1280万美元的合约,使之为“战斧”Block IV 巡航导弹研制并测试一种新的弹头系统。而且,这项工作的90%将在雷神公司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城市图森的工厂里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报道,新弹头是雷神公司为升级导弹开发的一战式技术路线图。一位财政分析家称,这说明了雷神公司为满足军方未来需要使用新技术升级验证导弹的能力。分析家保罗·内斯比特称:“这是雷神公司导弹的通用升级方法,他们已经改良过其他许多款导弹。”不过,报道也表示,雷神公司也面临着挑战。在5月,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抱怨雷神公司与其他国防承包商缺乏管理,是各武器采购项目费用超支且不断向后拖延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道称,Block IV 型是“战斧”巡航导弹的新款式。在波斯湾与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曾发射过上百枚这种导弹。5月,美国海军授予雷神公司一份价值2.07亿美元的合约,再次采购207枚该款导弹。尽管导弹的一些零部件由雷神公司要其他州的工厂完成,但近90%的工作会在图森市完成,公司旗下雷神导弹系统公司在这里创造了1.1万个工作岗位。从图森市制造完成的“战斧”巡航导弹会配备在美国海军驱逐舰、巡洋舰与四级潜艇之上。英国也在其潜艇上配备了这种巡航导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道称,战斧导弹项目业务发展经理埃弗雷特·塔克特表示,由于升级后的导弹能够飞行1000英里到达那些拥挤的海岸,“因此,我们想要确保它所追踪的是正确的目标舰船”。据此,雷神公司制定了该项目的四个目标:其一,将目标寻的器结合到导弹的弹头上;其二,增加先进的传感器系统,以处理来自驱逐舰、巡航舰以及航母等舰船的雷达及无线电信号。这些电子签名就好像拇指的指纹,可以用来识别正确的目标;其三,增加导弹的带宽或信息容量,支持其国际数据链;其四,提高弹头穿透大型舰船的能力。不过,雷神公司发言人迈克·纳克申(Mike Nachshen)表示:“当前并不存在这种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道称,这种导弹可能并非意在攻击索马里海岸的海盗。至于海军要求雷神公司研发这种导弹的原因,文章引用全球安全网站军事分析家约翰·派克的话称:美国可能希望拥有一种远程“战斧”导弹,这是因为中国海军“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tujian.org

派克说:“这将赋予你不用使已方舰艇进入危险区内,便向陆基航空保护之下的中国舰艇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他还表示,在大约十多年前,中国也开始生产了大量的移动导弹发射器,并继续打造其能够用来打击台湾的中程导弹武器库。与中国深入内陆地区的战略导弹不同,中国将其战术导弹部署在沿岸附近,其距离足以使之被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大的“战斧”导弹摧毁。(春风)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美新型反舰“战斧”对中国形成压倒性技术优
    ·山体塌方武警凉山支队紧急营救被困彝族群众
    ·斯政府封锁泰米尔族人生活区甄别武装分子
    ·中俄双方军事活动的法律保障:05年已签有关
    ·印度东北部发生地雷爆炸事件 两名军人死亡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 介绍
    ·瑞典公司推出首门“阿契尔”自行火炮系统样
    ·军演装备:俄罗斯T-80主战坦克
    ·军演装备:俄罗斯BMP-1步兵战车
    ·军演装备:俄罗斯MT-LB多用途装甲运输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