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多措并举 筑牢“旅游生命线” |
2009-08-27 |
|
连降暴雨,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汛期地质灾害,让景区安全隐患骤增,省内部分旅游线路安全形势严峻。作为“旅游生命线”的安全问题为人们所关注。
旅游行业如何应对?全省旅游系统正加强与气象、水利、地震和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加强气候变化、道路交通和山体滑坡等情况的预测、预警和预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排查汛期安全隐患
趁着暑期到虹口漂流的高三学生王志冰有些失望,因为雨水偏多,虹口的多家漂流项目都处于暂停阶段。为保证汛期游客的安全,入夏以来,省旅游局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漂流、水上滑翔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和山岳型景区的隐患排查,对不符合安全运营标准的勒令停业整顿。“虽然遗憾,但是为游客安全着想,我们都能理解。”王志冰这样说。
新出台的《旅行社条例》也开始在这个夏季发挥效力。各个旅行社除了制定旅游安全防范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旅行社选择的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和娱乐等接待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安全资质,与游客签订的合作协议中要有安全责任条款,以杜绝存在安全隐患的团队运行。
加强道路安全管理
近段时间,住在海螺沟南门关附近的居民都拿到了一张“明白卡”,浅显易懂地告诉居民遭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的求生方式。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局长谭智权告诉记者,虽然阴雨天气未对景区内部造成不良影响。但景区管理局已对通往景区的道路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地区进行跟踪管理。因夏季气温较高,在九寨沟,为保证观光车辆的安全,景区管理部门明确要求车辆速度必须限制在50公里/小时内,遇窄路、弯道等道路时必须限制在30公里/小时内。
防控甲型H1N1流感
上周末,记者在成都青旅一家服务网点发现,虽未发现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柜台上的“小本子”依旧每日记载着防控甲型流感的相关事宜。为保证游客安全,我省早在流感疫情蔓延之初就建立了旅行社团队台账日报制度。
7月上旬,省旅游局联合省卫生厅举办了全省旅游行业甲型H1N1流感病毒防控知识培训会。此外,对来自高危地区游客的航班、车次、体征等信息做详细记录,并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工作虽然繁琐,却为我省旅游部门在防御甲型流感上添加了“防火墙”。目前,我省已加强对旅游重要场所、重点部位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对游客相对密集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场所进行监管。记者刘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