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旅游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乌山牵手三坊七巷打造登山道——融文物保护和休闲观光为一体
2009-12-11

  今后福州市民从三坊七巷上乌山游玩,将有最便捷的通道了。从福州市有关部门获悉,乌山历史风貌区力争明年春节后动工建设北大门,沿澳门路打通一条从南后街直通乌山的最便捷通道。而且,北大门选址隆普营新村地块,作为乌山“还山于民”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地块还将规划建设大型叠泉水景,并建设榕城最大牌坊作为山门,与南后街牌坊相呼应。

  北大门建市区最大牌坊

  打造登山第七通道

  最原始的“衡门”式牌坊宽17米

  还将建水景、假山和950平方米的广场

  市政府将乌山还山于民的工程正在加紧进行中。昨日,鼓楼区园林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乌山历史风貌区的总体规划,在山下隆普营新村地块的乌山北大门,将建宽度达17米的榕城最大牌坊。该牌坊正对澳门路,与南后街牌坊相呼应,成为南后街直通乌山的最便捷通道。

  该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该大门与南后街三坊七巷相连,为了与南后街入口牌坊相呼应,所以选择牌坊作为乌山北大门的建筑形式。

  据悉,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个福州市区最大的牌坊,是个啥模样?相关人士透露,乌山北大门牌坊将采用最传统的牌坊原始雏形“衡门”,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最古典的门。只是目前规划部门的最终设计还没有得到批准。

  而且,隆普营新村地块还将沿着山坡建设大型叠泉水景,其中水景和假山面积至少600平方米,叠泉水景前面还将建设入口广场,面积约950平方米,建成后将是澳门路上的精致景观,免费向市民开放。目前叠泉水景也在设计中,等隆普营新村搬迁完后即可动工建设。

  打造登山第七通道

  三坊七巷登山通道增至两条

  融文物保护和休闲观光为一体

  据悉,北大门还将再建一条宽度达2.4米左右的登山道,从而将市区通往乌山的道路增加到7条。

  之前连接三坊七巷与乌山最便捷的通道,只有位于北大门隆普营新村位置的乌山旧道,即八十一阶巷。此路开通后,由澳门路可直达乌山。

  此前市区有6条道路可通乌山,分别是位于乌塔公园的东入口、通湖路入口、位于道山观巷的南入口、紫清阁入口、位于八旗会馆对面的入口及八十一阶巷(古道)入口。

  北大门整治工程是整个乌山风貌区整治的重点工程,因为只有打造好北大门才将显露乌山, 福州市将乌山历史风貌区,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的历史资源和城市山体景观的标志性景区,实施保护修复,搬离相关单位和住宅区,要让乌山历史风貌区“牵手”三坊七巷,打造一个集古迹文物保护、观光游览、山林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公园。

  乌山历史风貌区修复改造的拆除面积已达5.08万平方米,景区规划范围内的许多单位都密切配合搬迁。目前,只剩下隆普营新村正在实施拆迁中。鼓楼区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乌山游览面积将从整治前的7公顷扩大到15公顷。所有的工程完成后,乌山将彻底显山露水,展示在市民眼前。

  相关链接

  牌坊 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千百年来,牌坊繁衍发展,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还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一般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据悉,目前福州市(含八县)最大的牌坊位于闽侯万佛寺,宽度达20多米。

     相关链接
    ·中山詹园万棵水仙绽放迎春 水上舞狮喜迎兔
    ·每个游客都是“国家形象” 旅社倡导文明旅
    ·内地赴日游客创新高关西美食美景热情揽客
    ·春节省港澳游全面告急 旅游过年好火爆
    ·节后赏花线提前热销 错峰出游省钱三成
    ·全国十机场因雨雪关闭 武广高铁晚点
    ·“恐归族”不回家去旅游 引爆春节游尾段报
    ·2011春节省港澳游不涨价 市民钟情旅游过年
    ·网络平台与旅行社相互融合成为趋势 OTA社模
    ·超越平凡!到南非体验“后世界杯”热情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